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ID:46198737

大小:52.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日常中医保健知识_第1页
日常中医保健知识_第2页
日常中医保健知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日常中医保健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日常中医保健知识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生活起居护理早在《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要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由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卧起四时之早晚兴居有主和之常例”“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懵;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唐代王焘亦指出

2、:“凡虚劳之病坐卧居处不宜伤冷亦不得过热冷甚则药气难通……热甚则血脉壅塞头眩目疼舌干口燥苦手足伤热即令心烦若复衣伤厚即眠卧盗汗若复衣过薄即心腹胀满所有饮食不限时节宁可少食数数进之必须伤软不宜伤硬此皆以意消息之为佳”可见王焘对虚劳病人的生活起居护理已论述行十分系统和深刻清代徐灵胎对中暑病人的生活起居护理也作了论述他说:“盛夏之时病人或居楼上或卧近灶之处必至时时汗出虽无可迁移之处亦必择一席之地处之否则神丹不救”说明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在病人康复中的重要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3、1、病床安置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2、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病室内常有各种排泄物等秽浊之气影响病人食欲和休息因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要根据四进气候和病证不同而异但切忌对流风    3、病室的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以18

4、~20℃为宜但阳虚证、寒证病人应偏高些;阴虚证、热证病人可略低些湿度一般保持在50~60%但应根据气候和不同证型进行调节如湿盛病人湿度宜胝;燥证病人湿度可略高些阴虚者多热而偏燥湿度宜高;阳虚病人多寒而偏湿湿度宜低    4、光线适宜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从面部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5、动静相宜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但随着病情的

5、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6、气象护理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冬夏人有寒热《素问·四气调神篇》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阴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说明生活

6、起居中对天时地理和四时之令只能调之、和之顺天而行之因此要根据四进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如在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利于健康和养息此外要随四进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睡觉以防“贼风”所袭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眠则神昏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以上的气象护理对

7、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