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

ID:46180291

大小:54.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上传者:U-194434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_第1页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_第2页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_第3页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_第4页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论文    杜夫海纳的现象学从描述审美对象切入进而讨论“审美经验”杜夫海纳首先将审美对象的存在看作是自明的进而推导出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也是自明的由对审美经验的肯定进一步推导出使审美经验之所以可能的先验基础即情感先验和情感范畴这就完成了现象学还原的完整过程在他的现象学还原中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超越而趋向统一以此为出发点杜夫海纳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现象学文学批评观    文学批评模式的批判与建构    19世纪的两大批评观(社会学批评以及实证主义批评)———对于文艺作品外部结构————诸如作家生平、作家情感、时代背景、读者心理———的关注要远远超过作品自身“虽然‘外在的’研究可以根据产生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它的前身去解释文学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研究就成了‘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终至于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此即‘起因谬说’)”③出于对这种批评方式的反拨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去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形式主义之后的新批评反对实证主义批评和浪漫主义批评因为“实证主义批评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与心理、社会历史与政治等方面因素对文学的影响浪漫主义则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热衷于谈论灵感、激情、天才、想象和个性”④     杜夫海纳首先对当时就批评的意义与使命而展开的辩论作了分析他认为这场辩论有两种基本的解释理论:心理学的解释和社会学的解释这两种批评模式即我们常说的心理批评和社会批评心理批评注重读者对作品的感受社会批评注重从作品中寻找作家个人的情况及作品所处的时代环境它们的共同点是从文学的外部去研究文学及文学现象杜夫海纳认为这两种批评模式解释作品时只关注作者在作品之外寻找有关作者的信息杜夫海纳并不否认作品能够表现作者因为作者通过作品表现的世界表现来自己的但他认为作者的性绝不是作为传记对象的那个真正的人的历史性而是呈现于作品之中的我只是通过作品认识的那个人的性杜夫海纳也不否认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审美对象由于被创造它的人的动作标上了日期便被人的目光带进了历史的时间”⑤但这并不妨碍杜夫海纳对外部文学批评模式的否定性批判因为文学作品毕竟不是历史文献在他看来从作品之外找到的不过是一个凭经验得来的人他与作品提供的形象可能是极不符合的新批评认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⑥但是新批评的理论却有矫枉过正之嫌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于是杜夫海纳又对新批评及结构主义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杜夫海纳认为结构主义受形式主义思想的启发而首先“抛开意义”即排除语言中词义的判断内容只着重从语法、从是否符合词的使用与操作规则这两方面去给意义下定义在结构主义批评看来作品即物体一个自律的物体批评家给予这一对象的存在是言语的存在此时的作品是一个完成的和给定的整体一个盲目的场所和一个封闭的体系它自身带有自己的意义这种意义并不要求参照外部现实它完全存在于能指的组织架构之中在杜夫海纳看来这种方法割断了作品与作家之间以及作品通过作家与世界之间的联结而且作品与世界联系的另一种方法———观照世界、在观照中发现它的真理的方法同样被撇开了杜夫海纳认为批评家期待于一部作品的是想理解它欣赏它正确的批评不是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对象而是让对象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去自己承认圆满或不圆满、成功或失败杜夫海纳在建构自己的文学批评观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现象学对文学批评的启示批评家可以将现象学的口号“回到事物去”接过来改造成“回到作品去”去描述它说明它现象学返回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结合主、客体的意向联系而现象学的批评既有对前者的参照也有对后者的参照现象学批评既注重作品自身意义的欣赏又注重对作品结构的读解杜夫海纳认为意义的现象学与结构形式主义是相辅相成的⑦    文学批评的作用    文学批评模式既然已经确立那么文学批评的作用呢?杜夫海纳将文学批评的作用归结为三种:说明、解释与判断“说明就是揭示作品的意义教育公众”由批评家去辨认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不明确的或隐蔽的意义并将其翻译成更清楚的语言使之能被公众掌握解释是把作品看作一个物品一个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一个文化世界中的产品判断:作品像任何产品和消费品一样有一种价值而批评家就是鉴别这种价值的专家⑧而在现象学文学批评中首先肯定的是第一种功能:说明认为它指引其他两种同时不否认第二种功能但要求它分清主观化的解释和客观化的解释     杜夫海纳认为置身于作品面前的批评家要运用的审美态度与现象学还原相类似———即运用“悬置法”把注意力转向对象对我们展示的方式上去审美态度意味着一种中立化:当我接近作品时我取消了外部世界;另一方面我所进入的那个作品世界似乎被中立化了中立化将作品的世界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使它具有自己的轮廓这种中立化即是悬置对于新作品批评家应该完全地存在以便给作品以最宽大的包容和最深刻的反响他又应该完全地不存在以便作品中不掺杂任何他自己的东西因为批评家如果把自己的记忆加诸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去衡量作品那就会背离作为自在存在的作品的原意在杜夫海纳看来文艺作品是作为准主体而存在的它是一种自在的和为我们的存在它存在着而要求被感知要求从符号的潜在状态被现实化为对象但是另一方面它对对象化是持对抗态度的因为它有自己的主观性有自己尚待表现的世界它不完全顺从于感知的对象化杜夫海纳认为任何现象本身都带有一种意义这一方面是因为主体总是呈现于“被给定之物”中以便组织它、评价它;另一方面是因为“被给定之物”从来不会以感觉———材料的方式作为原始的和无意义的东西被给定作品的真理是在意义的说明之中而批评的任务就在于解释这种意义    杜夫海纳的文学批评观是在他的现象学思想指导下的批评观他将现象学“回到事物去”的口号改造成“回到作品去”渴望超越心理批评与社会批评建立起真正科学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文艺作品做为自在-为我们的存在的前提下杜夫海纳认为文学批评所能做的只是而且只能够是还原作品的原意而不能将批评者的意愿强加给作品作品是准主体它能够表现自己的世界所以应该根据对象自己的标准去描述它去说明它由于作品既与创作者的主观性相连又与感知者的主观性相连所以现象学的批评既有对前者的参照也有对后者的参照现象学批评既注重作品自身意义的欣赏又注重对作品结构的读解杜夫海纳的现象学文学批评避开了心理批评与社会批评所执的两个极端试图将二者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加以弥合无疑是更为合理的(本文作者:郑义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