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72055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高职商务英语动态课程体系探析及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商务英语动态课程体系探析及实践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8-0243-02摘要:动态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变化,对课程设置随时进行不间断地、动态的调整。本文对动态课程设置的依据、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笔者所在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动态课程设置方面的实践经验。关键词:动态课程设置商务英语—、动态课程设置内涵探讨“课程设置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7,对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高职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
2、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课程设置与需求的无缝衔接,商务英语专业自然也不例外。笔者认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若要事项课程与不断变化的需求的衔接,就必须进行动态的课程设置。动态课程设置应该是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标准。动态课程设置要求课程设置主体始终关注社会需求以及变化,并相应地对课程设置随时进行不间断地、动态的调整。商务英语动态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表现,其动态性是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的。高职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社会现实的变化必须反映在高职教育中,也就是说高职课程设置必须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共振关系”2。同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3、的动态性还是基于商务英语本身的动态性。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复合型学科,本身就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语言学和商务实践的变化发展都会拓宽商务英语学科内涵,更新商务英语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内容。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不断地去适应和继承这种变化。商务英语动态课程设置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课程模块设置与职业技能的变化保持一致。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对目标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进行分析和跟踪,以确保课程设置能体现岗位实践中的最新技能要求。其次,应不断优化各模块课程的选定和安排。我们不但要根据技能培养的目标选定或开发相关课程,还要遵循课程设置的相关原则,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各门课程进行合
4、理安排。二、商务英语动态课程设置的实践笔者所在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成立于2001年。最初的课程设置带有很重的英语学科痕迹,纯语言的课程偏多,占整个课程的60%以上,商务课程所占比率不到20%0在前三年中,课程设置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这种封闭的、僵化的课程设置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从2004级开始,我们逐渐认识到课程设置改革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并作出了一些调整。但这些调整更多只是零星的、个别的。随着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深化,我们从2007级开始对课程设置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课程设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并增设专业实践环节。同时,删除《语言学
5、》、《词汇学》等学科性、理论性的课程;打破英语学科壁垒,引入商务和语言相融合的课程,开设了《商务英语导论》、《办公自动化与英语同声打字》跨学科的技能课程。这次改革使得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和职业性。通过对比改革前后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的反馈,我们发现这次课程设置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体验,促进了教师职业成长,也提高了用人单位满意度。因此,我们制定了《商务英语专业动态课程设置的要求》,将课程设置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常规途径进行固定。该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立人才需求预测监测体系,每年提供需求监测报告;组织专业咨询委员会和相关人员对需求报告进行学习和讨论;专业负责人须
6、根据需求报告和讨论意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含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必须经教研室、专业咨询委员会、系、校等多级审核,并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形成定稿;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收集相关人员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有了制度的保证,我们在随后几年中不但继承了06年课程设置改革的成果,还使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从2008级开始,在07级课程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的设置,具体见下表:表一2008-2010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变化从表一可以看岀,从2008・2010年这三年中,专业基础课进一步减少,从近六成减少为三成左右,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都有明显的增加,
7、学时分别增加18%.11%o另外,课程的时间安排也变得更加合理。从下表可以看出,2008级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而2010级的课程设置则较好地体现了“一年级打基础、二年级重核心”的思想,这样的课程安排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表二2008・2010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时间安排表随着人才需求预测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需求报告提供的内容更加丰富,特别增加了岗位技能分析、工作环节分析等内容。我们发现“专业基础S“专业核心”、“专业选修”这样的模块分类并不能体现课程与目标岗位技能的对应关系。因此,我们重新构建了课程模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