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68587
大小:6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分析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现象在就业市场屮越來越普遍,并形成一定的特殊性。此现象是由宏观(环境)和微观(人)的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建议从社会(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等层面尽力做好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关键词:高校毕业牛;跨专业;就业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91-02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学生及其家长、高校和社会极为关注的话题。职业选择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评价就业状况的综合指标屮,专业对口率
2、成为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其他指标(就业率、学生满意度、薪酬待遇、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有学者专门研究构建专业对口就业指标体系[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所从事的工作、职业与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没有直接的联系)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其成因和此现象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一、跨专业就业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专业与职业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当前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以专业为依托,专业与职业间的偏离有所增多。根据麦可思近年调查研究可知(见表1)[1-2],我国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
3、率总体不高且呈下降趋势,即高校毕业生求职期望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去向亦呈现多元化趋势,跨专业就业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和必然趋势。表1(单位:%)跨专业就业呈现出一些特殊性,例如:不同专业的跨专业就业程度有所不同;不同地区跨专业就业程度有所不同……综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点: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利特点非常突出。二、跨专业就业的主要成因(-)就业政策逐步放宽是前提条件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由“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一次就业定终身”甲己被“多次就业”所替代。毕业生不再受统分、统配制约,而是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就业市场参与竞争,向多元
4、化就业转化。多种专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也为毕业生进入某些行业放宽了门槛。例如,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参与教师职业竞争创造了条件,每年都有大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考収教师资格证,应聘到教师岗位。另一方面,师范毕业生可不受生源地和教育系统内就业的限制,也可到就业市场应聘非教师岗位。人事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也使人才流动成为一种趋势,跨专业就业越来越普遍。(-)专业性质难以清晰界定学生的就业方向现代社会分工越來越细,很多专业具有“宽口径、多学科、综合性、边缘性”的性质,学科、专业之间相互交错,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难以完
5、全吻合,在求职过程中若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将导致择业范I韦I大大减小。大学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延伸,毕业生所掌握的只是专业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内容,在实际工作屮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儿乎都是跨专业的。有学者认为,完全专业对口就业的界定是:个体通过教育所积累的各类知识、技能(包括通识教育类、学科基础类和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均实现匹配[3]。从这一角度来看,专业对口其实是个广义的词语,在就业市场中“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越來越模糊。(三)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已有一定程度的开放用人单位一方面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
6、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始重视人才层次、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除一些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职位强调专业对口外,其他职位更注重的是应聘者个人的品徳、工作态度、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至于专业是否对口,并不过分计较。有些单位甚至认为非专业的毕业生更具有可塑性,即使专业不对口,对招聘的新人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后也可很快转向新的工作领域,不同专业的构成使单位运作起来更具活力。(四)跨专业就业是学生的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越来越多,使得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例如:个人兴趣与条件、工作条件、薪酬待遇、家
7、庭与公众的观念、媒体传播等。止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跨专业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其实,早在高考招生过程中就已埋下高校毕业生跨专业就业的伏笔。学生在报考大学志愿时对各专业情况不了解,对冷热门专业盲目跟风,结果录取专业的实际情况与自己当初的想法相去甚远;或者高考志愿服从调剂,结果被不感兴趣的专业录取,但乂不得不读下去,使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促使他们主动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进行跨专业就业。有些与专业对口或相关的职位供不应求,但社会大众对此专业不了解,或者工作艰苦,待遇较差,吸引力不够,行业认同度低。因此,
8、愿意对口就业的学生较少,即使就业后也易形成高流失率。这类情况明显地表现出趋利性,例如,很多高校毕业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都想留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工作。因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和不断扩大的招生人数,随之而来的是有些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