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38069
大小:5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高中作文批改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作文批改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87-01対于认知水平一般的小学、初中作文,似乎很多教师还游刃有余,但在高屮作文的批改屮却碰到了诸多的问题。老师们用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并且在作文批改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可是收效甚微。教师为什么要那样改,批改得对不对;从批改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他们很少加以研究,甚至从未动过脑筋。教师白费了许多精力不说,许多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一、高屮作文批改存在的问题1•尾批俗套,对学生作文缺乏指导性建议。尾批是对一篇文章的
2、总评价与综合性的分析。不少教师在作尾批时,不是针对某一篇作文,而是随便拟上几句评语,使用空洞的套话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有时以偏概全,更甚者张冠李戴。几篇文章下来,雷同的尾批就很难避免了。针对这样的评语,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往往感到I木I惑,这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还有些尾批否定多于肯定,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2•缺少眉批,是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一种漠视。眉批是针对文章的局部即一字、一词、一句或一段而写的评语,或分析、或褒贬,或指出其问题。它有的放失,具体明白,最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说,眉批比尾批更重要,尾批固不
3、可少,而眉批则绝不可无。不少教师一条不写,学生作文既无精彩可言,也无失误可道,这样做对学生作文是一种漠视。二、提高作文批改效果的方法1•在评改中要以关怀的态度进行。写作作为高度综合的语文能力,它体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程度,显示了学生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个性差异。是学生作为“人”之个体的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显现,它折射出写作者的人牛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教师在批改时不能在分数上打转,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学生的知音人,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从文中了解学生的思想、立场、感情、学习态度、生活习惯等。2•尊重个体差异
4、、因势利导。人的写作禀赋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倾向于艺术型,有的倾向于思想型,冇的二者相对均衡。注意区分这些差异,并且在评改之中逐步提高层次,扎扎实实,步步为营。这里也体现了作文评改目标设置的层次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3•注意评语的语言、文字。许多高中老师通常简单地给个分数了事;还有一些千篇一律写几句“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的官腔;对程度较低或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冇的甚至干脆贬得一无是处:“语言杂乱,用词不当,错字连篇”,这些都不是正确的评语形式。好批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内驱力,能对学生的语
5、言习得起示范作用,进而提升其语言文化品位。好批语能抚平学生心灵的伤痛,唤醒其热爱生活、珍重生命的激情,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及时消解师生之间的误会,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总之,好批语能対学生的社会行为产生长期而深刻的积极影响。采用鼓励的评语,引人深入思考的评语,促人觉悟的评语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方式。4•重视批改中的交流。在批改和交流中,教师应强调:第一,耍学会自我小结,学会从别人的作文中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发现、开掘作文中的积极因素,即使全篇作文只有一句写得有特色,一个词用得有新意,也值得特别指点岀来,加以肯
6、定,学会和养成珍惜、尊重别人劳动的品质和习惯。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经多年研究指出的“要在每一个学生(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们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学生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们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更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第二,既要学会挑别人的不足,也要学会及时对照自己。在交流时,要多挑出被点评作文屮值得批改的地方,找出某些有代表性的不足之处,努力提出自己的批改方案,达到“双赢”。5•尾批总揽全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里有任何一点
7、可取的地方,都应该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因此,尾批切忌以偏概全和使用空洞的套话。高中生已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写尾批或只写几个字的套话、或者全盘否定都是不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尾批虽是总的评价,但还是耍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有重点的批,才能彰显文章尾批的个性。如一篇记叙文只有对事物的一般记叙,就可在尾批中指出其不足,告诫学生这类文章一定要进行一些描写,甚至可推荐-些有细节描写的好文章让学生去读;又如一篇议论文观点不错,结构也可以,只是在使用论据上存在某些问题,那在尾批中就可写论据不准确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总的
8、来说,尾批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批语是朋友间的交谈,是“行家”的指点,更是师生思想感情交流的平台。(责任编辑曾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