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

ID:46122360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1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_第1页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_第2页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_第3页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_第4页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小学数学创新教学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305-01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性组合,形成新概念成果。《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目标,从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此,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2、教师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发散思维为指引。注重记忆力、创造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创新教学的前提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教学大环境。除了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学校给予的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支持。老师能

3、够积极投入创新教学的探索中,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并互相交流经验,来形成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害怕不同的教学思路会引发领导或者老师的异议。这样将导致学生思维开发受限制。教师必须要先具有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课堂上还应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就是为学生服务,引领学生学习。教师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

4、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

5、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另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牛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

6、、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章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课外

7、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问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由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

8、生动教学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