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政治课堂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政治课堂改革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政治这一学科本来就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书本上大篇幅地黑刷刷地罗列的都是毫无趣味、生硬死板的理论,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大部分初中政治课堂都采用”老师批重点,学半拼命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味”背多分”,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是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移到“我要学”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思想状态上来,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变革守旧的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师生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中学政治课是中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们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都难以实现其主要功能和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冃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
3、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我们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
4、为基本特征,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结合“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比如,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谈自己生活故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多倡导学生向老师提问,然后老师就像答记者问一样回答学生问题。这种“答记者问”的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好方法。事实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比“满堂
5、灌”要好得多,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良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必须针对他们的新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生路来。归纳起来有“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习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无固定模式,政治教学方法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立足改革,教学方法必然会更丰富更新颖。第三、政治课所担负的素质教育这一功能
6、是培养跨世纪接班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所必须坚持和不断加强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为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要采取各种措施,维护政治课的地位,保证课时,稳定队伍,促进政治课教学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作为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立足素质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政治课教学的新局而。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市足理解起來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
7、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第四、课堂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不在于资料搜集的多少,教案写的是否详尽;而在于课堂讲授的质量,在于阐述问题的明晰性、说理的逻辑性以及是否善于启迪学*思维。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每节的教学内容耍精心安排,找出其内部的逻辑联系,即使内容比较琐碎、联系不十分紧密的章节,教师也一定要将其逻辑化,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思维,便于学习和掌握。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素质教育
8、水平,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思想道徳水平,会直接表现于教师的言行中,从而作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教学媒体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