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108889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汉代玉璧的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代玉璧的鉴定《说文》所载:“璧,瑞玉,圜也/《周礼》记有:“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为久远的器类之一,其存在几乎贯穿整个古代玉器制作史,在近七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玉璧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中就有数量较多且制作较为精美的玉璧发现,其后绵延发展于殷商、两周,直至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玉文化繁荣的两汉达到鼎盛。汉代的玉璧主要用于礼仪、陪葬,有的玉璧也可用来装饰墙壁或作为嵌饰装点铜枕和带钩;一些较小的玉璧用作组玉佩的一部分供佩系,亦被称作
2、系璧。此期玉璧按形制可分为六式:一式:玉璧表面光素无纹,又称素璧。二式:玉璧表面布满一种纹饰,如蒲纹、谷纹、云纹、齿纹、乳钉纹、列星纹以及各种镂空纹饰。谷纹玉璧(图1),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外径11.6厘米,内径4.3厘米,厚0.4厘米,青玉质,有白色斑点,器两面纹饰相同,内外边廓内布满排列有序的谷纹,纹样精细。三式:多层纹饰玉璧,即在内层简单的谷纹或蒲纹Z外,另有一层相互交缠、分布匀称的图案化兽面纹或凤鸟纹,此外在两种纹饰之间又饰以一组绳纹。兽面纹、蒲纹、绳纹玉璧(图2),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外径21.2厘米,内径2.2厘米,厚0.6厘米,青玉质,
3、器两面纹饰相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外区为兽面纹,内区为谷纹,中部以绳纹相隔,雕琢规整。四式:出廓璧,即在二式、三式玉璧的外缘轮廓处附设各种镂空纹饰。镂空纹饰的内容主耍有龙纹、螭纹以及“长乐”、“万寿”、“长宜子孙”等吉祥文字(图3-1、图3-2)o双龙谷纹璧(图4),河北满城汉墓出土,通长25.9厘米,外径13.4厘米,内径4.2厘米,厚0.6厘米,玉质晶莹洁白,玉璧两面琢刻谷纹,缘周起棱,璧的上端有透雕双龙卷云纹,纹样精美,造型生动,是汉代玉器的珍品。五式:双联璧,为两形制相同的玉璧外切相连组成。器形独特少见,迄今仅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图5),
4、长12.4厘米,通高7.6厘米,璧径6.2厘米,孔径2厘米,厚0.4厘米,黄口色青玉,有白斑,背面受沁有剥蚀,两圆璧外切并连,相连处上下方均有透雕附设纹饰,两璧形制相同,饰谷纹,下方附设一对展翅相对的透雕凤鸟纹,上方为卷云纹,造型别致。六式:重环璧,即把玉璧透雕为大玉璧内含小玉璧的重环状。如河北定县40号墓出土的一件(图6),长6.7厘米,宽3.6厘米,玉为青褐色,两曲纹饰相同,内含云纹小玉璧,外套谷纹大玉璧,璧外侧透雕对称凤鸟纹,风圆目尖喙,身体卷曲,形象生动。汉代玉璧通常尺寸较大,略厚,剖面平直,边沿较战国为宽。用玉质地较佳,多用深绿、灰绿色青玉
5、以及白玉。器物表面呈现出灰白、褐红、绿等色彩,这与玉器对外来离子的吸附有关,也就是常说的沁色。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汉代玉璧在制作工艺痕迹上有以下特征,可为汉代玉璧断代鉴定所借鉴:1・边缘、孔壁的修整由于大口径圆管的应用,玉璧边缘制作较为规整,不见有新石器时代、商周玉璧上常见的喇叭孔现象。在玉璧的内外边缘常有大口径圆管琢磨的细利的旋转痕出现。2•“游丝毛雕”技法多层纹饰玉璧的兽面纹、风鸟纹和绳纹部分皆以“游丝毛雕”技法雕琢。“游丝毛雕”技法雕琢屮,舵刀是主耍的制作工具。所谓碇刀就是一种旋转的轮子,轮子的磨痕中间深、两边浅,轮子在转弯之时,只能一下一下地
6、转,使线和线连成了弯,这样在转弯处就多见歧岀线纹。碇刀在进行细雕时由断线连接成长线条构图,这一刀一刀地琢磨形成了由很多短线条组成的连贯、深浅一致、遒劲自然、纤毫毕现的长阴刻细线。3.谷纹、蒲纹的制作谷纹、蒲纹(图7-1、图7-2)是汉代玉璧上最常见的两种纹饰,二者多作浅浮雕状,触摸有凸起、圆滑之感。此期谷纹、蒲纹颗粒较人且排列整齐稀疏。谷纹、蒲纹的制作方法相近,皆为用横线或斜线把玉璧表面分割成类似蜂房排列的六角形(打格),再加以修琢而成,无非前者用细线打小格,后者用浅而宽的粗线打大格。汉璧的地子较战国时浅且琢蘑不甚精细,一般都留有打格的痕迹,蒲纹的格
7、痕常有玻璃光出现。汉代玉璧发现之多,器形、纹饰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为各代玉璧之冠,是古代玉璧发展的鼎盛阶段。研究汉代出土玉璧的时代特征、制作工艺,提供断代依据,对汉代玉器、历代玉璧的研究以及传世古玉器的鉴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责编:蔚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