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

ID:46106798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_第1页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_第2页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_第3页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_第4页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及矫正策略摘要高职院校生态位是决定髙职教育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的快速发展和其他高等教育层次的生态位移动,使我国高职院校存在生态位重叠、生态布局不合理、生态位层次混乱等问题。对髙职院校生态位进行合理矫正,应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类型生态属性,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生态个性并相应体现在生态位上,进而通过生态位策略的调整实现高职院校生态位的优化。关键词高职教育;教育生态平衡;生态位;优化策重叠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2)07-0027-06一、引言生态位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1910年,美国

2、学者约翰逊首次提出生态位的概念[1],而英国生物学家格林尼尔则对生态位的概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定义,认为生态位是生物在群落中位置和作用的具体体现,并由此认为生态位是一种“行政单位”[2]。此后的哈钦森从数学语言和抽象空间两方面对生态位进行了界定[3],而惠特克等人则从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和超体积生态位等角度阐述了生态位的意义[4]。综合生态学界对生态位的研究,生态位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空间属性,即生态位是一个生态系统中被一个物种所占据的有效分布单位[5];第二,功能属性,即生态位反映了物种在整个生态群落中的现实地位及作用[6];第三,多元属性,即

3、生态位是在生物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集合[7];第四,过程属性,即生态位是生物个体、种群或物种在与生态环境的积极转化中形成的,这种转化包括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和信息转化,而且这种转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积累[8]。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生态位主要体现了物种在生存和进化过程中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生存能力是生物物种的“态”,是生物单元在进化过程中自身生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竞争能力是生物物种的“式”,体现了生物物种或生物个体对环境的支配力、作用力与影响力。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克雷鸣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其后的英国教育学家阿什比进一步提出“高等

4、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他在《英国、印度和非洲的大学: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中认为,“大学的构造必须继续使它们自身适应变化的大学环境”[9],进而得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10]的结论。此后的数十年间,高等教育生态理论的研究不断细化,其中高等教育生态位理论研究与应用尤为具体。高等教育生态位理论认为,生态位合理是高等教育生态质量良好的一个重要条件。合理的高等教育生态位是生态平衡的结果,而任何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都是由食物链条的合理串联形成的,具体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食物链条中,可以分化为处于食物链上游、中游、下游三种生态位形态,一些食

5、物链中的高等教育个体处于链条底端,但由于教育资源本身的相互匹配性,下游的高等教育个体反而能够在相对恒定的状态下生存,同样,中游和上游的高等教育个体均能在相对匹配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中生存、进化,从而保证在高等教育生态种群中的高等教育个体能依据各自不同的生态位同外界进行能量置换,产生符合生存需求的共融性协作与分化,保证生态系统各个生存因子的相对稳定,也在客观上提高了生态系统的存活质量。、以重叠为特征的高职教育生态位现状根据生态学理论,处于同一生态链条中的种群,其生态位表现为三种形式,即生态位严重重叠、生态位部分重叠和生态位完全分离[11]o在这三种状态中,

6、最有利于种群进化的生态位关系是"生态位部分重叠”,在这种状态下的生态位关系,符合生态平衡的本性需求,也符合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生态多样性、丰富性的要求,有利于种群间的生态个体形成合理、适度的竞争,并通过这种竞争激活生态位整体平衡又不断发展的属性。而另外两种生态位关联曲线,则不利于生态平衡,当生态位高度重叠时,种群间会形成激烈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生态资源浪费和生态个体间的非理性排挤;当生态位完全分离时,处于生态位曲线中间的大量生态资源被闲置,从而限制了生态效益。高等学校的生态位是一所学校在高等学校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每一所高校生态位的确立,都与高校生态

7、系统共同进化的内外部环境有关。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体制和内外部环境作用下,我国高职院校生态位重叠现象较为严重。(一)投资渠道单一性形成的生态位重叠按投资主体性质划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类型以公办和民办两种为主,据《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的数量比例见图lo图12009年全国公办、民办高职院校(含成教)规模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的投资主体以地方财政为主的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许多政策生态因子的制约,在政策支持力度、社会环境支持率以及生态能量转换、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与前者有较大差距。始于

8、20世纪90年代的国内大面积并校,使国内一般普通高校的数量锐减,同时一部分具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