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80407
大小:58.9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的优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的优化探析摘要:读者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随着网络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读者信息需求越来越复杂化、个性化,怎样快捷高效的为读者提供多功能的、高质量的借阅服务,满足读者需求,这是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将从合理配置图书资源、设置弹性借阅期限、延伸读者服务、更新服务理念这几个主要方面探究优化图书馆借阅服务的策略,从而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提高读者借阅率。关键词:图书馆;读者服务;借阅服务;优化策略图书馆的设备与环境改善了,但读者借阅率反而降低了,这可能是关注阅读的人的共同感受。书籍代表人
2、类文明,它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精粹,但随着读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从读书时代逐渐进入读图时代、读机时代,导致图书馆借阅率持续下降,然而这并不表示图书馆要退出历史舞台,当务之急在于了解读者需求,优化借阅服务,持续提升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质量。建议图书馆采取以下策略优化读者借阅服务:1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馆藏图书结构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是其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根本,所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馆藏图书结构,这是图书馆优化读者借阅服务的前提。一方面,图书馆应把握社会热点。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刻影响着大众的观念、生活
3、与行为,甚至可以说大众日常的喜怒哀乐在一定程度上是随着媒体指挥棒而起舞的,社会上的很多热点也是在媒体的宣传下慢慢形成的,部分热点更是媒体制造的,图书馆应关注媒体报道,了解大众的思想倾向以及心理需求,留意出版界的反应,争取在第一时间为读者呈现热点图书。如图书馆应及时购进热点图书,为读者提供关于时下热播的影视剧的图书,或者关于某位名人的重要事件的图书,还有重要媒体上榜图书等等,吸引读者进馆借阅。另一方面,图书馆应重视增加大量热门图书的复本量。新时代的读者对图书有特殊的需求,即大多数人阅读少量图书,大多数图书只被少数人使用[1]。换言之
4、,热门图书在图书总量中占据的比例很少,但拥有大量读者。大多数图书馆对于采购图书复本的规定都是相对平均的,难以满足读者巨大的热门图书需求量,所以图书馆应适当放宽复本限制,拉大和其他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增加借阅率更高的图书的复本,尤其是上榜图书、流行著作等热门图书。2设置弹性期限,满足读者借阅需要现如今,有很多图书馆设定的读者借阅期限都是固定的,导致不同类读者可以借阅不同书籍的期限一样,没有根据读者实际情况与书籍信息量的大小科学设置借阅期限,降低书籍利用率,读者也无法很好的利用书籍。弹性借阅期限的设置就是要求图书馆找寻更科学、更合理的借
5、阅期限,改变到期或定期还书的固定借阅制度,确保读者享受借阅权益,满足他们对不同书籍的需要[2]。如图书馆要注意设置最短书籍借阅期限,让读者在该期限里始终享有对书籍的借阅权,不会因其他读者有需要就终结借阅服务,保护好最先借阅者的权益。当然,设置最短借阅期限时要改变固定期限方式,基于读者借阅书籍的新旧程度、信息价值、阅读需求和馆藏情况等设置弹性最短借阅期限。如基于书籍新旧程度,对稍旧的书籍设置较长的最短借阅期限,可以是25天,更旧的适当再延长,可以是一个月,新书的适当缩短,可以是10天等等。也可基于书籍的信息价值设置弹性最短借阅期限,
6、如把图书馆书籍分成几个类别:报纸、杂志等只能在图书馆里阅读,不得外借;期刊等信息价值不太大的可以设置成10天;专业书刊等信息价值很大的可以设置成一个月。通过弹性借阅期限的设置,图书馆就能提高读者使用书籍的效率,优化读者服务。图书馆设置的实际可借阅期限也应该有弹性。读者借阅书籍,获得最短借阅期限,当读者超期时,就会形成实际借阅期限,如果其他读者在该期限内对该书籍没有需求,读者就可超期,如果有其他读者预约,读者就必须在最短期限里归还,否则视为超期。如有一位读者借阅书籍的最短期限是15天,但在第3天就有其他读者预约,那么读者的实际借阅期
7、限就是15天,必须按时归还。图书馆也可不限制借阅期限,有其他读者预约时就应在一定期限归还,该期限就是最短借阅期限,兼顾不同读者的需求,保护读者权益。3实行延伸服务,拓展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通过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实现自身的功能与价值,但电子资源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得以高速发展,图书馆读者借阅服务慢慢走向衰落,为改变被动的局面,应实行延伸服务,拓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如图书馆应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提高读者借阅的便捷度。读者借阅服务的优化不只是图书馆的一种改革发展手段,更是以提升大众阅读及信息获取便捷度为目的,在提高读者借阅率的同时提升其利用
8、图书馆资源的效率,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图书馆最显著的优势就在于藏书量大、类别齐全,要注意挖掘自身潜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加快手机图书馆以及个人数字图书馆等的发展速度,把各种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方便读者利用。但网络上的资源良莠不齐,其中充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