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74987
大小:57.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关于透水砖在推广过程中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透水砖在推广过程中问题探析【摘要】文章介绍了透水砖的起源、发展,城市路面铺设透水砖的作用以及推广的必要性。探讨了透水砖在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关键词】透水砖;雨水;环境;城市化透水砖起源于荷兰。荷兰在围海造城的工程中,发现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而造成持续不断的沉降。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很有名的荷兰砖。经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今天的透水砖。透水砖,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渗
2、透水的地砖,其原理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砖内开放性毛细孔道向下渗透。由于透水砖孔隙率大,遇到大雨时可以使雨水顺行而下,所以对减少路面径流,有效恢复地表水循环系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按照土力学定义,土是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缺少任何一项,其结构是不稳定的。降雨是土中水的重要来源,而且陆地上的淡水大都来自降雨。城市中铺设透水砖有三个作用,第一,可以防止路面积水并涵养地下水。水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
3、地位。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雨水是重要的水资源,而透水砖能迅速吸纳表面积水。砖体被浸湿后,水在砖之间的空隙流动,在城市里铺设透水砖路面,就能在强降雨时,减小市政排水容量,防止路面积水。另一方面,雨水通过透水砖入渗土壤,加大土壤贮水量,使水资源自然循环,改善地面沉降。第二,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相比硬化路面,,透水砖可吸收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相当于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吸热慢而热容量大,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较慢,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低于硬化路面。由于保水性好,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大,对缓
4、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作用。第三,透水砖深入地下的水,蒸发出的水分,可以增大湿度,改善气候,减少可吸入粉尘和颗粒物。城市建设要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硬化材料铺装,增大路面的透水和透气性,以保护地面通透雨水的功能,使雨水能够及时渗入地下土壤,削减暴雨洪峰,减少水土流失,涵养当地水源,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这既能避免城市在雨季时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又可帮助城市利用雨水来补充地下水资源。但对如此繁杂的区域进行透水地面改造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难点是针对不同区域铺设不同砖体,既要起到透水作用,还要耐用和美观。我国在城市建设中,高
5、度重视对各类地面的非硬化铺设,积极推广透水砖路面铺设,如:小区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其它类型的地面,并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透水砖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是产品质量和价格问题。从科研角度看,我国透水砖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内,按JC/T945-2005透水砖行业标准,采用无气蒸馆水测定其透水系数,但是对雨水、不同浓度的泥浆水等溶液渗透性能的研究不够。从生产角度看,我国市场上见到的透水砖从材质和生产工艺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建筑垃圾、固体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料,通过粉碎、成形、高温烧
6、制而成,叫做陶瓷透水砖。另—类是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原料,利用有机或无机粘结剂通过成形、固化而成的,我们称其为非陶瓷透水砖。目前,我国生产透水砖的企业有1000多家,受资金、生产工艺、材料等各方面限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透水系数千差万别,透水砖行业普遍存在生产、使用无序,监管缺位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制定相关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优化生产企业,加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及产品价格,同时加大对透水砖的科研投入,特别是对透水功能及新材料的研究。第二是铺装工艺和雨水收集系统的配套问题。铺装工艺是指在透水砖的铺装过程中,垫层、找平层的施工
7、方式。透水砖的垫层可以是砂砾料、级配砾石、无砂混凝土等,找平层可采用粗、中砂等。铺装工艺决定了铺装层的渗透系数和铺装层容水量,从而直接影响降雨径流关系。如果铺装工艺从面层到垫层的渗透系数和孔隙率依次增大时,透水路面吸纳雨水的能力也增大,反之则减小。路面透水性能好,光靠透水砖是不够的,同时要有专门配套的雨水收集系统,设施同样很重要。但是,我国的透水砖路面施工中,90%以上没有雨水收集系统,而且,为了降低费用,用灰土做垫层、减薄垫层甚至垫层缺失的现象大量存在,施工达不到设计标准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透水砖路面透水能力。因此,亟待
8、出台完善透水砖铺装系统生产施工的统一标准。同时,还应建立整套的雨水收集系统,不仅在路面,更多的是在屋顶、广场周边建立蓄水设施,如雨洪池雨洪涵道等,并与绿化浇灌.洗车服务等用水系统联系起来,使雨水真正能够循环利用。第三是因地制宜问题。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地下水位差别很大。如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