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

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

ID:46070165

大小:5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_第1页
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_第2页
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的效果分析摘要:半山区坡耕地干旱的问题十分严重,广大农民生产实践中发明了垄侧栽培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春季耕作土壤失埔的问题,在孟家岭镇已经被大面积推广,占到全镇耕地面积的60%以上,该技术可提高玉米产量10%左右。文章对该技术的要点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半山区;玉米;垄侧栽培技术;效果分析梨树县孟家岭镇位于梨树县的南部半山区,耕地而积3968公顷,其中山地占耕地面积的70%。在这样的耕地条件下,全镇粮食总产可达6万吨,公顷产量突破了10000公斤大关。全镇粮食产量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几

2、项农业生产措施。1垄侧栽培技术要点1.1精细整地整地粗放而造成缺苗、断垄是玉米单产低的原因之一。为了保证全苗,特别是像孟家岭镇半山区的耕地,主要采取秋季精细整地,应采取犁耙连续作业,冬翻后接着耙碎耙平,促进土壤熟化,保持土壤水分。播种前再重新犁耙1次,使土壤细碎平整,以待播种。1.2科学选种孟家岭镇特殊的耕地条件,在玉米品种选择上必须耍求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目前适应我镇主要种植的品种有郑单958,先玉335,32D22,平全1等。1.3科学施肥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大元素需耍量最多,其

3、次是钙、镁、硫、硼、锌、猛等中微量元索。只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1.3.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着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平均每生产100kg玉米平均需吸收氮素2.6kg,磷l・2kg,钾2.2kgo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5:0.8o1.3.2施肥量的确定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我县目前的玉米栽培水平上看,氮肥的利用率基木上在30%-35%之间,有

4、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可达到上线,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为下线;磷的利用率在20%左右,钾的利用率在40%-50%之间。1.3.3施肥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化肥利用率,氮肥要深施,磷肥分层施,追肥要采取垄沟深追肥。1.4适吋早播适时早播通过实践具有四大特点:1.4.1延长生长期,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春玉米由于苗期气温较低,地上部分生长缓慢,适时早播能促进根系发育,延长营养牛长期,充分利用光能、地力等条件,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为穗大、粒多、粒重奠定基础。1.4.2蹲苗促壮,增强抗旱、抗倒能力早春气温较低,茎叶生长缓慢,茎节粗短矮壮。根系生长多,根量大,扎根深,从而增强抗旱抗倒能力。1.4.3

5、避开不良气候的影响适吋早播可以避过玉米开花授粉期前后的“卡脖了”干旱或多雨天气,使雌、雄正常开花授粉,减少灾害损失。1.4.4减轻病虫危害玉米苗期有黑毛虫和小地老虎等害虫危害,这些害虫多在春暖时出来危害。适时早播能使植株在害虫发生危害前已长大,有较强的抵抗力,减轻危害。2玉米垄侧栽培技术效果玉米垄侧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省工省时、增产潜力大的特点,适用于山区、坡耕地,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它只对耕层表土部分耕作以及化学除草。主要技术特点:2.1改垄中播为垄侧播传统种植方式播种时在垄的屮间进行,而垄侧

6、栽培只直接在垄侧穿一犁起垄后播种。2.2改三铲三趟为一次深趟,改人工除草为化学除草传统种植方式需要进行三铲三趟,而垄侧栽培只在雨季来临前拿起大垄,用化学药剂进行除草。2.3改化肥浅施为深施传统种植方式施肥深度一般只有3-5cm,而垄侧栽培将化肥施入老垄沟,做到垄沟深施肥。2.4改深翻地为松耕部分表土,改灭茬为留茬传统种植方式经过翻耕、耙耕、镇压等整地环节,消灭根茬,而垄侧栽培只对原垄的-侧进行耕地作业,保留前茬不动。2.5改根茬粉碎还田为口然腐烂还田传统种植方式将作物根茬粉碎撒在田里,而垄侧栽培作物根茬通过风化,茬子自然腐烂。2.6改全面作业为间隔作业传统种植方式作业面积与

7、耕地面积和等,而垄侧栽培只对垄的一侧进行作业,作业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玉米垄侧栽培技术是一项通过理论论证,深入联系实际,取得实际效果的科研成果,它对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农业用水,降低生产成木,培肥地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简介:赵晓艳(1966-),女,吉林梨树人,梨树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经济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分析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