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

ID:46044206

大小:74.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    【小编寄语】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负数》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教学内容    1.负数地初步认识    2.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

2、理解    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四、具体编排    本单元的内容具体编排如下    例题内容    例1引出负数的必要性    例2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例3认识数轴    例4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1.例1    例1通过分别表示

3、室内和室外观测到的温度的情境引入负数教学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并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时如果当地气温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实地的观测活动也可以制作放大的温度计教具根据例1的情境在教具上拨出相应的温度请学生表示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会生活中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学习负数的写法和读法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是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例2    教材通过存折明细中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存入和支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时重点让学生观察存折中“支出()或存入(+)”一栏

4、结合具体的数据体会存入和支出的含义正好相反    3.对例1、例2的小结及“做一做”    对例1、例2进行小结给出正负数的名称明确它们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时注意不要给正负数下严格的数学定义关于0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并让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做一做”第2题用正负数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丰富学生对正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感受    4.例3    例3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通过在直线上描述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借助数轴的直观图引导学生把数轴上的

5、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学习过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例3的情境适当引导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以此引出对数轴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    5.例4    例4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教材通过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让学生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包括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正数与负数、0与负数以及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时先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再让学生比较数

6、的大小也可借助温度计上温度的排列来比较即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对应数轴上的点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应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

7、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就可以了数轴的认识也只是描述性的定义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需要让学生能借助数轴比较就可以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