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28073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生态化建筑的绿色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生态化建筑的绿色理念浅谈生态化建筑的绿色理念摘要:绿色生态建筑以其节能、健康、环保、材料循环利用、智能化、与自然协调等特点,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阐述了绿色生态建筑的特征、设计方法、推广难点,以及发展”绿色建筑”的途径。关键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环境;策略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2-01-011前言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营造一个满足使用需要的、完全市人工控制的舒适的建筑空间已并非难事。但是,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众多建筑空间所表现出的自我
2、封闭和与自然环境缺乏沟通的缺陷,却成了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识之士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设计“生态建筑”和营造“绿色建筑”的设想,力图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降低建筑的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空间。2生态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学是十九世纪rti德国学者海格尔提出的一门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把传统的动植物研究扩展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这其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表明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关系,提出了自然界中物质资源的有限性问题,是集地理学、景观学、生态学、气象学、城市建设学为一体的综合自然科学。中国
3、传统建筑思想中就体现出了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朴索观念,与现代生态建筑思想之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3绿色作为新世纪环保的主旋律,正口益被广大民众所关注。所谓“绿色生态建筑”就是指人类建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筑样式,即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建筑物与环保、高新技术、能源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丁使用者身心健康,并创造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结构。绿色生态建筑的指导思想是在设计时务必体现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和场所设计中,要树立整体的生态建筑观。绿色生态建筑
4、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持续发展的冃标。4绿色建筑的特征4.1绿色生态建筑的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致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4.2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
5、足使用舒适度,乂节省能源。4.3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4.4回收、重复使用资源,从I口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作到:建筑材料一建筑一建筑材料一新建筑的良性循环。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总Z,绿色生态建筑归纳起来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有建筑,更不要拆除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占建筑。因此,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
6、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5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5.1使整个建筑寿命周期内自然资源的耗费降到最低;5.2使整个建筑寿命周期内污染和环境排放降到最低;5.3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一个健康、舒适和无害的空间;5.4使建筑的质量、功能和性能与目的统一;5.5使环保性能与费用和经济性能平衡。6绿色建筑的发展途径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一一自然环境。同时肘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这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乂要是减少排放和
7、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6.1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这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6.2使用洁净能源,保护自然资源降低能耗绿色牛态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8、,降低能源消耗。积极采用洁净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减少废弃物。6.3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6.4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