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

ID:46021785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_第1页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_第2页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_第3页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要目的明确许多课(甚至有多年教龄的教师的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在设计教学时不善于明确课的目的,并且使课的一切方面、组成部分和阶段都服从于这一目的。问题并不在于在课时计划里写上本节课的目的,这种形式的规定可能是被照做了,但是教师并没有认识课的真正的目的。漫无目的的课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增加学生的疲劳,使它们养成一种松松垮垮的习惯,形成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一一懒惰。教学设计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毫无例外地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大家看这样一个教学设计,戴望舒的《雨巷》1、导语(关于“丁香与爱情”)引入情境

2、2、介绍作者(幻灯片)一一学生自由朗读3、听课文的配乐朗读5、4、讨论诗中的姑娘是怎样一个形象归纳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一一总结阅读诗歌规律表面来看,这个教学设计很完美,但是如果角度放在基于教学和学习来看,这个设计就有了一定的问题。导语像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导致教学不真实,完全可以直截了当的开篇。况且教师要明确学生期待什么,导语设计的目的是引入情境,效果恰恰相反,结果是把学生引出情境了。这一点是语文教师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如果想要语言美一些不是不可以,但一定有度。介绍作者的环节要考虑处理幻灯片的时间是否恰当,一两分钟的时间是不是能

3、掌握你制作的内容,况且学生是重在学习作品而不是重在学习作者。大多数教师往往让学生读幻灯片的内容,幻灯片是看的,不是读的。这个创意是新颖的,但它转移了教学视线。配乐朗读的设计也违背了教学规律,阅读是一种体验,用别人的朗读没有了体验过程。再说,学生听完声情并茂的朗读,瞬间达到了情感高度,他哪还有更丰富的情感完成自己的体验过程呢,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不要忽略学生的体验过程。至于默读更为难得,没有默读怎么思考?没有“阅读”何来“解读”?“阅读”文本比文本“解读”重要得多!阅读教学要有一个底线。讨论人物形象,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无疑之问,诗歌开

4、篇就说是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问题在于,如何来写“愁怨”一“丁香”是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的意境。诗人把心仪的姑娘置于濛濛细雨之中,幽深的巷口里面,飘然而过。姑娘如期而至了吗?没有,这是就作者所渲染的“寂寥雨巷”中的“惆怅”。这样的解读未必深刻,但至少比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切近教学诉求。这个环节应该提出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是讨论姑娘是什么形象。如果这个环节这样设计问题,教学目的不就明确了吗?最后一个环节,那“四美”不是规律是特点,这个设计没必要,是不是学习诗歌都要用这四个特点来解决呢?教师都没有把规律和特点分得开来,怎么

5、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诗歌呢?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不能为了追求华丽和轻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每设计一个环节应该问问自己:我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明确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