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008566
大小:9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语文版九上《写作指导:倾吐心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主讲人:咼月学科:九年级语文授课说明课题写作指导:倾吐心声课型新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运用学过的抒情方式学写抒情散文2、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敏锐的心感悟生活教学重点学写抒情散文,提高写作能力补充教学难点运用学过的抒情方式,写出真情实感补充教具使用资料卡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的中学生活是五彩斑澜的,每天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会见到许许多多的景和物,他们一定都曾拨动过你的心弦;同学们的情感体验是多种多样的,有过欢笑,有过自豪,有过痛苦,有过忧虑,也有过思考,有过感悟……有的感受可能转瞬即逝,
2、也有的让你久久不能忘怀。同学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采撷儿朵生活的浪花吧!2.讲授新课㈠写作内容联想:⑴初春时节,万物萌发,学校花囿里的棵棵小草也钻出了地面,舒展着它柔嫩的身躯,为大地带来绿意,带来生机,看着它,难道你不心动?难道你不会想到我们生活的社会当中,也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2)假日,你回到久别的故乡,那熟悉的山水,那浓浓的乡咅,儿吋伙伴那欢呼雀跃的身影一定令你动情……⑶初三來临,一堆堆的复习资料,一场场的测验考试,你的心情如何?激动、紧张、恐慌还是坦然?⑷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叶和冬天的
3、雪;下课的铃声,老师的呵护,同学的友爱,生活的酸甜苦辣,噢,记忆中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无论是回眸过去,还是瞩目现在,你都会感到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同学们,何不拿起笔,一吐心声呢?㈡写作方法指导:⑴思路点津%1写作手法上可直抒胸臆,也可借物抒情。具体写作时,可以选择某一特定对彖直接抒情;还可以像《白杨礼赞》那样,托物抒情,触景生情。如可借花草、树叶的飘落来写自己的惆怅,写曾经历的事件和冋忆,写对人事的感悟和人情的体味C%1在写作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内容上,一般人想到的是对父母、老师、朋友“倾吐心声”,很少人会想到对某一社会公
4、众人物,历史名人,要人表达心声。例如,“韩寒,我想对你说”,“写给李清照”,“给市长的一封信”等。还可以是景,是物,甚至是某种抽象化补充的概念,如“感谢文学”。形式上可采用书信式、日记式、对话式展开,写起来自由灵活,不受拘束。⑵例文感悟训练:写一篇感人之深的散文并不难,关键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把目光投注在哪怕是一株小草,一丛野花,一篷嫩竹,一头老牛、一块橡皮、一片流云等等细小的事物上,试看从它那形、那声、那光、那影、那动态、那情状中,打开思路,展开联想,生发出诸如顽强、无私向上、诚恳忠贞、责任等等品格来,进-步联想具有这种
5、品格的人。让我们来读这样一段文字:梅冬夜,一钩新月天如水。我踏雪访友,叩开了晓晴家的院门。刚进门,便闻冷香脉脉,叫人心旷神怡。定晴一看,原来是一株红梅傍池而栽。月下,柔柔的月光与昏黄灯光静静地流泻在这株梅上。褐色梅枝清峻古健,硕长枝条上弥漫起伏着连绵的“红云”。红梅朵朵,小巧精致,片片幽香轻轻弥漫,飘散在朦胧月色之中。我出神地望着那梅,竟舍不得移动脚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今日我才算体会到其屮的意境。我走进晓晴家,晓晴问我:“明天我们去看小学的李老师,两三年不见,你说怎样表示一下呢?"此时,我脑中仍留着梅的
6、芬芳,脱口而出:“就送几枝梅吧,又清雅不俗,又有情趣。’’第二天上午,我和几个朋友來约晓晴,见院中红梅与昨夜所见略有不同,因为是口天,那梅便显得更超凡脱俗,抑或含蓄,抑或冷傲,抑或温静,抑或清高,袅娜亭亭,吐着幽香,含情脉脉,欲诉还羞。梅的高洁与清雅给这寂寥的寒冬增添了几分情趣,添了几分暖意。我们赞叹着,欣赏着,挑选了几枝梅,握着它轻轻叩开了李老师的家门。李老师接过这一份别出心裁的礼物,微笑着,赞叹着,将它插入了瓶中。趁老师倒茶的工夫,我打量了一下老师的家。整洁清爽,简而不陋,唯一的摆设便是书房白墙上的一幅图画《梅》。我们
7、坐了下来,与老师畅谈着别后之情。虽已离开老师多年,但她见到我们,仍然热情地询问我们的情况,指导我们的学习。她的眼仍然炯炯有神,她的话语仍是情真意切,唯一改变了的便是霜雪飞上了她的黑发。我望着李老师的笑脸与阖坐在她身边的学生,忽然想起了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屮的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小笑。”我再转过头望望瓶中Z梅,处艳世而不卑微,亦不争春斗艳,默默地在人们需要花香之吋,送来了花香。待到春色满园,她或许已凋零,但她依然微笑,这便是梅的高洁之处,这便是梅的不凡之处C从李老师家出来,几个友人又到晓晴
8、家讨梅去了。我没有同去——无须折梅,心屮自有梅香脉脉C这篇文章,以“梅”为中心,两次观梅,各有侧重,不仅述其形,摹其态,绘英香,而且传其神韵;在这样的铺垫屮不着痕迹地介入对李老师的描写,使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写物即是写人,物人合一,真可谓水乳交融。为什么作者能从一株不起眼的“梅”上生发开去,有感而发,写下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