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

ID:45999526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_第1页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_第2页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_第3页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_第4页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王若虚的词学观摘要:王若虚是金源文坛领袖,于诗文有极深厚的修养,其《濾南诗话》有词论二十三则,表现了“是苏非黄”、诗词同一等词学观,在金代词论中既有代表性,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关键词:王若虚词词学观中图分类号:120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55-02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自号慵夫。他是继赵秉文之后,与元好问齐名的金朝文坛领袖。王鄂在《灣南遗老集引》中说:“先生性聪敏,蚤岁力学,以明经屮乙科。自应奉文字,至为直学士,主文盟几三十年。”[1]可见王若虚曾长期主盟金朝文坛。王若虚于诗文有极深厚的修

2、养,其《減南遗老集》有诗话三卷,其中也间有词论二十三则,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苏轼、黄庭坚词和金朝词人蔡松年(萧闲老人)的评论上。1“是苏非黄”,推尊苏词张惠民《从金源文论看“苏学北行”》屮说:“苏学北传,以文学为主。”[2]苏轼对金源文学的影响深刻而全面,表现在他们对苏轼文学史地位、文学典范的推崇和认定,而且在诗、文、词的创作上均受到苏轼的影响。王若虚亦是如此。在他的词论中对宋人关于苏词与黄词的评论多作辩驳。至于苏轼与黄庭坚,谁的词是当行,李清照《词论》有论述,其论苏轼云:“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3、,又往往不协音律”。其论黄庭坚云:“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乂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3]可见李清照之论与陈师道同,均认为苏轼词非本色,是以诗为词,虽李清照认为黄庭坚词尚故实而多疵病,但仍是当行词家。这和王若虚及他所赞同的晁补之意见相背。从词作的实际和宋人的论述來看,黄庭坚词并无不协音律的现象,要从这个和度来看,黄庭坚词应比常常因打破音律而迁就词意的苏轼词要来得本色。王若虚既认为苏轼词似诗,又引晁补

4、之之论谓黄庭坚词著腔子唱如诗,非当行语,实非公论,不过是用非黄庭坚来抬高苏轼,此与王灼《碧鸡漫志》通过贬柳而崇苏之论相同。其《溥南词话》论及黄庭坚词,多为贬低之语,从词之造句、用字、使典等技法入手,评山谷《摹山溪》词非常细致,丁放《金元词论》认为“王若虚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4],但实则苛之过严。如论“恰近十三余”句,王若虚说“近则未及,余则亦过”。以为黄庭坚此句句意孑盾。这首词词序云:“赠衡阳妓陈湘”又作“别意”,是写给歌妓陈湘的赠别之作。其词上片主要描写陈湘美貌,乃是视觉所见,“近”宜作好像、仿佛解,此句应说陈湘看上去恰像十三余岁少女的摸样。再如论山谷

5、化用杜牧诗,认为杜诗泛言花已结子,黄词做实为青梅,限之以如豆,理不可通。其实黄庭坚用杜诗意,又多了一层意思,一语双关,既用花落结子,叹年华易逝,也以花比人,谓再遇之时,陈湘已身为人妇,复为人•母,此句与上片“恰近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相対,伤别之情哀婉、真切,何谓不通。其论“尽”字,“愁”字也值得商榷,此不赘述。王若虚通过是苏非黄而抬高苏轼的态度,从对苏、黄衍张志和《渔父词》而互相讥评的文字游戏的评论中山可显见。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此事云:张志和《渔父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骤鱼肥。青筈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顾况《渔父词》:“新妇矶边月

6、明,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鹭宿鱼惊。”东坡云:“元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数语以《浣溪沙》歌Z,云:“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蹶鱼肥。自陀一身青筈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山谷见之,击节称赏,且云:“惜乎'散花’与'桃花’字重叠,又渔舟少冇使帆者。”乃取张、顾二词合而为《浣溪沙》云:“新妇矶边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横秋,惊角错认月沉钩。青薯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东坡云:“鲁直此词清新婉丽,问其最得意处,以山光水色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也。然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此渔父无乃太澜浪乎。”[5]王若虚评此事有两条

7、:苏、黄各因元真子《渔父词》增为长短句,而互相讥评。山谷又取船子和尚诗为《诉衷情》,而冷斋也载之,予谓此皆为蛇画足耳,不可作也。山谷词云:“新妇矶边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横秋。”自谓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漁父家风,东坡谓其太澜浪,可谓善谑,盖渔父身上自不及此事也。[4]其谓苏、黄作文字游戏乃画蛇填足是正确的,诗词本以冇感而发为高,若仅是在文字上翻奇出新,而意境上却拾人才慧,缺少创新,则无其意义。但笫二条,不录黄庭坚评苏轼词语,而只录苏轼讥谑黄庭坚语,则是断章取义之法。相较苏、黄二词,苏轼仅改一句,而黄庭坚词融合张志和、顾况二词,且有变化,黄庭坚词确要胜过

8、苏轼词。从《能改斋漫录》所载苏轼评语看,苏谓此词清新婉丽,实已承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