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

ID:45996698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_第1页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_第2页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_第3页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进展摘耍: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脑梗塞和高血压脑出血。除此之外,颅内动脉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促使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明显上升。流行病学统计发现,颅内动脉瘤平均年龄50岁的人群中总发病率为3.2%,50%为男性,随着年龄上升,女性所占比例增加。对颅内动脉瘤采取何种冇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材料学研究的不断进展,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成为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手段。木文

2、就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介绍其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材料发展。动脉瘤介入材料的进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材料的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可脱性球囊,80年代的餌丝弹簧圈,90年代的钳金弹簧圈到口前的液体栓塞材料等多个阶段。不断促进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针对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复发等问题,一些新兴材料孕育而生,现作如下介绍:1、弹簧圈技术1.1水解脱弹簧圈:口前应用的水解脱弹簧圈主要有Microvention公司的Microp!ex系列(MCS)>Hydrogel系列弹簧圈(HES)和Cordis公司的Trufi11系列弹簧圈(TrufillDCS)的第二代产品Orb

3、it弹簧圈。其成篮时有明显的向心性填塞特点,空隙位于瘤体屮部,便于弹簧圈放置,易于达到致密填塞;比GDC更柔软,成型自然,对动脉瘤形态的顺应性更好,更有利于不规则、分叶状动脉瘤的填塞;同吋其水压解脱方式更安全、可靠、迅速。1.2表面修饰及生物活性弹簧圈1.2.1Matrixt-fl弹簧圈Matrix弹簧圈30%为金属成分,70%为被覆的生物活性物质,相对丁GDC裸圈,Matrix弹簧圈致血栓能力更强,能促进动脉瘤腔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同时栓塞后动脉瘤的体积可随共聚物的吸收而缩小,在巨大动脉瘤的治疗屮能缓解其占位效应。1.2.2纤毛弹簧圈美国EV3公司生产的Nexus弹簧圈于20

4、05年通过FDA认证,投入临床使用,此类弹簧圈通过在一级钠金圈丝间夹带聚乙丙交酯微丝,形成所谓的“纤毛”,在动脉瘤腔内交叉形成网格,通过增大与血液的接触而积,促进血栓的形成,同时能防止血栓的早期溶解,血栓再机化,从而减少了动脉瘤的复发率。2、液体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该治疗方法应用的液体栓塞剂是一种合成液:将CAP(醋酸纤维素聚合物)溶解在DSM0(二甲基亚砚)里,然后添加一定量的见。3(三氧化二駆)。DSM0在CAP与血液接触后会立即弥散,且在5min内,CAP会按照动脉瘤的人小和形态凝固。Murayama等人为降低远端栓塞的风险性则试着在球囊保护后再注入液体栓塞剂ONYX,

5、这一想法也得到Mswad等人的实验验证。分析液体栓塞剂的作用,主要是能够顺应动脉瘤的形态固化,使残留死腔减少,起到闭塞动脉瘤的作用。但液体栓塞剂在进入动脉瘤腔后会出现栓塞毒性以及会向远处漂移,若能解决这一难题,使用液体栓塞剂治疗颅内动脉瘤则冇很好的应用前景。3、支架技术廿前,常用的支架,按照释放方式可分为自动膨胀式支架、球囊扩张式支架、可回收式支架。以上支架类型又包括:3.1Neuroformstent:由Boston利用鎳钛合金研发制作的超薄自膨式支架。优点:材质柔软性好,容易在弯曲的颅内血管通过并释放,释放后儿乎不影响周围的动脉;缺点:太过柔软,其稳定性和支撑力不强。3.2

6、Guidant公司的颅内Neurolink支架,其设计特点在于,支架材质为不锈钢,其在相对低压卜•可形成多个环,环Z间连接少,这使得支架更加灵活,方便在术屮转向及操纵。3.3带膜血管内支架(coveredstentorstent—graft):乂称人工血管,是在支架的表面覆盖一层超薄膜,薄膜可以是涤纶、聚四氟乙烯、聚乙醇酸(polyglycolicacid,PGA)生物合成材料、静脉内膜及人造血管等。3.4药物涂层支架:主要有肝素涂层支架、紫杉醇支架、雷帕霉素支架、水蛭素涂层支架和一氧化氮及其衍生物涂层支架等。药物涂层可预防血管再狭窄,是因其大幅度降低了术中导管对血管壁机械损伤

7、造成的血管内膜增牛,研究及观察显示,药物涂层支架提供了解决再狭窄的有效方案。药物涂层支架存在缺点也不可忽视。血管介入新技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涌现了很多血管介入新手段和新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球囊再鞍型技术和支架结合微弹簧技术。1、球囊再塑型技术这一技术指的是在球囊保护下,在动脉瘤腔内填入弹簧圈的一项技术方法。也就是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然后在动脉开口处放置不可脱球囊,充盈球囊后再将瘤颈封闭,再通过微导管注入可脱弹簧圈,将球囊排空。观察弹簧圈的稳定情况,若不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