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

ID:45985016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_第1页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_第2页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_第3页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_第4页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研究摘要为了研究窄冠速生刺槐在惠水山区的培育技术,进行了插根育苗密度试验和幼林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窄冠速生刺槐最适宜的育苗密度是17株/n)2(20cmX30cm),其次是22株/m2(15cmX30cm),最差50株/m2(10cmX20cm);幼林生长第1年最优的施肥组合方式为尿素25g/株、氯化钾40g/株。关键词窄冠速生刺槐;培育技术;密度试验;施肥试验中图分类号S7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7-0175-02窄冠速生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又叫速生槐、箭杆

2、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是新鉴定的刺槐优良品种。其花、树皮、树叶均有广泛用途。其材质坚韧,耐腐蚀,是矿柱、枕木、车轴、农具及建筑的优良材料[1]。对窄冠速生刺槐进行不同插根育苗密度试验和幼林不同施肥试验,以提供技术参考。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不同插根育苗密度试验材料为一年生窄冠速生刺槐苗根段。施肥试验苗木为一年生插根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供试肥料为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1.2试验方法1.2.1密度试验。密度试验设4个处理,即:50株/m2(株行距10cmX20cm)>33株/m2(株行距15cmX20cm)^22株/m2(株彳亍距1

3、5cmX30cm)、17株/n)2(株行距20cmX30cm)。每个密度设置3次重复。共12个试验小组。当插抿成活时(5月下句)开始测量苗高和地径,每隔10d测量1次,直到当年生长停止时(11月下旬)结朿测量。然后再测量标准株的苗高、地径、主根长、>5cm侧根数量、侧根长、侧枝数,并称量标准株的干物质重量。1.2.2施肥试验。从造林成活后开始进行施肥试验,设置3个因素,即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每个因素设置3个不同的施肥量,具体见表1。以不施肥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根据L9(34)正交表[2]产生9个处理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每个小区植苗2

4、0株。小区间、相连区组间均设保护行。每年5月初施肥,连续3年施肥。定植前测定苗高、地径,生长末期测定苗高、地径生长情况。2结果与分析2.1不同育苗密度对窄冠速生刺槐生长的影响2.1.1不同密度处理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分析。根据每一次测量的苗高和地径数据,计算相应生长指标的平均值,作生长曲线,计算各月的苗高、地径平均净生长量,作相应苗高、地径净住长曲线(图1、图2)。从图1、图2可以看出,窄冠刺槐总的生长趋势呈“S”形曲线上升,表现出“慢一快一慢”的增长趋势。生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4个时期:成活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生长初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

5、速生期(7月上旬至8月中旬)、生长后期(8月中句至11月下旬)。密度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影响主要在速生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苗高表现最优者为17株/m2和22株/m2的密度处理;8月上旬至9月中旬,地径表现最优者为17株/m2和22株/m2的密度处理。2.1.2全年总生长量分析。分别计算出各个处理每个重复的全年苗高地径平均值,并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3],其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密度处理的窄冠刺槐的苗高、地径全年总生长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所得到的F值都小于F0.95(3,8)二4.

6、07的值,表明不同的密度对窄冠刺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这是因为苗木较小,不同密度的土壤尚能满足其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2.1.3生物量分析。根据生长后期末调查的生物量结果,计算苗木质量指数(QI),公式如下[4]:式(1)屮,苗高、地径单位分别为cm,苗木总干重、茎干重、根干重单位分别为go从表3可以看出,密度为17株/m2的处理,其苗木质量指数最大为1.72;最差的是密度为50株/n)2的处理,其苗木质量指数为1.09。2.2不同施肥处理对窄冠速生刺槐生长的影响2.2.1苗高正交试验分析。根据正交试验第1年观测的苗高数据,即每一个

7、重复的各小区中的苗高值,计算出小区的平均值,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方法[5-6]对正交试验各小区的苗高进行显著性检验(表4)。从表4可以看出,各种施肥量在第1年对窄冠速生刺槐的苗高生长都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不产生显著性差界。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方法[4]筛选出影响苗高第1年生长最优的施肥组合,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见表5o从表5可以看到,施氯化钾的极差最大(16.90),其次是尿素(8.44),最后是钙镁磷肥,说明施氯化钾肥对结果苗高的影响最大。从平均值看,第1因素的笫2水平最好,第2因素的第3水平最好,第3因素的第3水平最好。也就是说

8、,各种因索的最好搭配是A2B3C3,即尿索25g/株、钙镁磷肥100g/株、氯化钾40g/株。尽管在所有的8次试验中并没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