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

ID:45982832

大小:7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9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_第1页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_第2页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_第3页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_第4页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音乐美学救赎的逻辑理路论略摘要:如何在感性之物外重建丰富而独特的自我,是中西美学、艺术思考的一个深刻命题。恢复对人的神性与生命的敬重,音乐以独特的感官机能获得了超越其它艺术形态的优位权利。与身体保持天然距离的感官,听觉对抗着道德与社会的控制。审美现代性借助独立于阶级之上的公共资源,凭藉精英审美文化将人从工具理性的规训世界中拯救。关键词:音乐美学;精英审美文化;生命化境屮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自18世纪开始,作为文化实践的绘画、雕塑、诗歌和音乐逐渐被当作独特的类型从一般技艺屮摆脱出来,“美的艺

2、术”(finearts):注:此概念最早由1746年法国哲学家巴托《简化为单一原则的美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宣称艺术的目的就是给人以愉悅。]从一般工艺艺术中剥离,“美的艺术”在经历了一个合理化与自律性的过程,逐渐将传统的宗教戒律和政治形态的道德法令祛魅,转向艺术审美的救赎之门。由于音乐有着无可比拟的个性精神,在一个泛伦理化的感观社会里愈來愈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夏夫兹轉里看來,为了使口己愉快才去听咅乐,而非为了道德或宗教的美德。虽然此人有贬低艺术的倾向,但也认为,一个有着美德的人,几乎也就是

3、一个爱好艺术的人。由于审美知觉中对审美无利害关系的描述,所以,斯托尔尼兹认为,在夏夫兹博里这里,美学才第一次进入它的领域。1790年《判断力批判》一书确立了艺术审美和艺术的自主性原则,康德将审美自主性看作是普遍人类共通感结果。“如果它以愉快的情感作为直接的意图,那么它就叫作审美的'感性的'艺术。审美的'感性的'艺术要么是快适的艺术,要么是美的艺术快适的艺术是单纯以享受为目的的艺术,而市美的艺术作为美的艺术,乃是超越了出于感觉的享受的愉快,一种把反思判断力作为准绳的艺术。艺术目的是使愉快去伴随作为认识方式的

4、那些表象。[注:参见[德]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149页。]他说,“美的艺术必然要作为天才的艺术來考察”,自然通过天才把规律赋予艺术,而不是赋予科学。康德以天才为艺术立法,确立了艺术的合法化的席位,他所提出的以无功利为核心的美学原则确立了艺术的自律性精神,能否静穆的审美观照成为人与动物性欲槊的分水岭。被视为仅次于卢卡契的当代美学大师阿多诺看来,“在那所谓艺术哲学中,通常总冇一个方面被忽略,不是哲学,就是艺术。”[注:这是施莱格尔(A?W?VonSchlegel

5、)的名言,阿多诺本欲将此话作为卷首语置于《美学原理》一书之首,然未能如愿,参见马丁?伊杰《阿多诺》英文版,142页。转引自冯宪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278页。]他和黑格尔一样,都认为艺术具有反思和批判的力量,近代资本主义文明销蚀了人的感性张力,理性主义思维威胁着人类理想的精神生活。所以,应该对艺术本身作出分析:黑格尔由艺术的死亡反证了理性对社会的威胁;从对启蒙的批判入手,阿多诺倡导艺术精神的审美救赎,指向了现代人的生存危机与艺术解放的深刻思考。面临现代社会的精神破碎

6、和社会异化,科学与宗教在解决问题上的失败,马克思?韦伯对19世纪以来的价值领域分化以及审美独特价值领域的审视,艺术对“世俗化”和“合理化”思路的去蔽,其负载了启蒙以来的现代社会类宗教生活的救赎功能。人类活动不再以外在的他律性价值为依据,艺术与审美凭藉感性愉悦表现出的价值理性逐渐成为颠覆固有价值体系的重耍力量。音乐艺术自身的社会化发展,逐渐凸现出形式所具有的美学价值。中西艺术的起源体现了人的超越性与创生性的本质,与天地自然并生的审美化境。艺术以审美的超功利性使个体从被欲望包裹的痛苦中得到解脱。自卢梭以来,对

7、启蒙以来的工业文明历史而言,就是技术理性对整体社会的戕害。因为启蒙压抑了由它自身孕育出来的艺术的自由精神,这正是艺术走向终结的必然。席勒认为,机械性的劳动分工阻碍了人完整天性与和谐人性的实现,而艺术的自律就在于把人从撕碎的自我重新统一。贝多芬的交响乐把音乐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资产阶级寻求解放的思想表达形式。在贝多芬晩期作品中,阿多诺认为,除了《第九交响乐》外,客观的展示了19世纪前期作家对现实不可和解的主观精神,影射了不可避免凋敝破损的社会生活景致。17、18世纪以来,对剧院、艺术馆、咅乐厅中形成

8、的资产阶级鉴赏趣味遭遇商甜属性挑战的境况,丹尼?贝尔描述为:“以前,艺术家依靠一个赞助庇护系统,如王室、教会或政府,由它们经办艺术品产销。因而,这些机构的文化需要……便能决定当时主导的艺术风格。可自从艺术家变为自由买卖物件,市场就变成了文化与社会的交汇场所。”[注:参见[美]丹尼?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3页。]商品服从利益交换原则,使得艺术非功利性的观念被彻底瓦解。那些曾被教会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