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ID:45977622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_第1页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_第2页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_第3页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_第4页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鱼塘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摘要:鱼塘养殖污染的防治是提高养殖鱼类产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鱼类产品质量的关键。文章分析了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并总结了防治技术,以期为广大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关键词:鱼塘养殖污染;原因;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X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62-1池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池鱼是否能够健康生长。池塘养殖属高密度精养,如果长期不换水,不消毒,不清塘,不调控水质,池塘底部就会沉积大量的鱼类残饵和鱼类排泄物,以及鱼类尸体腐烂分解造成水质恶化产生过量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鱼塘老化。因此,水产养殖户要做好鱼池的水质

2、调控,尽量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提高生产效益。1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弄清楚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是鱼塘养殖污染防治的关键。鱼塘养殖污的原因主要有投喂饵料过剩造成的污染、长期不清塘造成的鱼池污染和过量施放药物造成的鱼池污染。1.1饲料污染饲料的过多投放、投饲方法不正确、饲料质量差等原因都会造成鱼类不能将饲料全部吃完,形成残饵,并在鱼池中沉积腐烂,生成大量污染性有机生物,将鱼池污染。1.2长期不清塘造成鱼池污染鱼池长期不进行清塘,饲料残饵、鱼类分泌物、鱼类排泄物、动物尸体、死亡藻类等大量腐烂沉积,在鱼池底部形成一层很厚的黑色淤泥,其中有机物在缺氧状态下,不断发酵分解,生成大量过量的硫化氢、有机酸

3、、氨、硫醇、甲烷、氢、低级胺类等物质,造成水质严重恶化,使池塘PH降低,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其发病死亡,给养殖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1.3过量施放药物造成鱼塘污染药物的过量施放也是造成鱼塘污染的原因之一。很多养殖户不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在经受过池鱼的病害后,就根据经验认为要早预防,于是就大量施放各种药物,但是方法和剂量又不对,这样反而造成药物残留,使水质受到污染。事实上,各种药物只对相应的一些病况具有良好作用,但同时又会有相应的残留物和负作用,乱用药物或不科学施放药物,特别是在鱼类疾病中大量使用的抗生素,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水环境的平衡,都会造成鱼类免疫力降低,更加导

4、致各种疾病的发生。2鱼塘污染的防治技术1.1定时清塘和消毒定时清塘可以有效杀灭池塘中的致病菌、寄生虫及胞子等,同时还可以改善池底土质。苗池必须1年干塘1次,成鱼塘2-3年干塘1次。方法:年底干塘,清除池塘底部过剩的淤泥,然后进行曝晒,再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或茶鉄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使用量:漂白粉15kg/亩;生石灰125kg/亩;茶M60kg/亩)。通过干塘可以使沉积于池底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氧化成硫酸根、硝酸根,分解为无害物质,并作为植物生长的很好肥料,改善水质和池底条件[2]。2.2改变常规养殖模式(1)常规养殖模式主要以人工投喂饵料为主,这种方式往往造成饵料投放偏少或投放过多,投放

5、过多造成饵料浪费,多余的饵料在水体中腐烂变质使鱼池受的污染。饵料的投放量需要根据鱼池里池鱼的放养量和不同生长期,通过仔细计算后再进行投放,并且应选择底质较硬的池区作为食场,以减少饵料浪费。同时,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户应尽量采取利用自动投饵机投喂饵料,从而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减少残饵过剩造成的水体污染。(2)采取多品种搭配混养的养殖模式,来减少残饵及鱼类排泄物对鱼池的污染。如对常规投饲性养殖品种搭配一定比例的鲍鱼、鳍鱼、鲤鱼、鲫鱼等,鯉鱼鳍鱼可以直接利用养殖鱼类的残饵及粪便,鲤鱼鲫鱼属底栖性鱼类,可以清理沉积于池底的残饵。这种养殖方式不但可以减轻鱼池的污染,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维护水

6、体生态平衡,提高养殖产量。2.3合理使用药物在鱼病的防治上,养殖户应以预防为主,对鱼病的诊断应做到准确无误,用药时应计算出比较准确的用药量,在药物的使用上尽量减少抗生素类药物,这样不但能使药物对鱼病的治疗效果达到最佳,而且能使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减到最小,同时提高水产品的质量。2.4运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调控水质(1)在鱼池中区域性种植水浮莲、荷花、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可大量吸收池底淤泥中散发出的NH3、S02、N2等有害物质,从而将池塘中的有机物质从养殖水体中去除,降解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程度。利用放养水生植物还能增加池塘中的氧浓度,为鱼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运用水生植物调控水质要掌握好水

7、生植物的放养量,放养密度太大会影响光照,降低池塘中氧含量,放养面积应为池塘面积的6-8%,并且应及时处理腐烂掉的水生植物,避免池塘水体富营养化。(2)适量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等可以有效改善水质,如向水体中投放光合细菌、芽砲杆菌和硝化细菌等,能将水体或池底淤泥中的有机物、NH3、S02、N2及亚硝酸盐等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而无害的物质,有些可直接被养殖鱼类吸收利用,从而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消除鱼池的自身污染。随着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人们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