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77091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捉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闲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思政课就业导向专题授课评价多元高职的
2、“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冇共性的一而,又冇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
3、。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冇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屮宣部、教冇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耍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冇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
4、;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冇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而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1.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齐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屮体现在英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
5、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2.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彩响非常大,既冇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冇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
6、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屮,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捉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吋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
7、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1・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
8、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吋,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2.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壇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屮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冃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