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

ID:45975683

大小:7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牡丹红斑病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牡川•红斑病的研究进展杨光摘要:为了解牡丹红斑病对牡丹观赏和生产的为害,通过对牡丹红斑病的发病规律、病害调查情况以及药剂防治等综述;得出病害发生与环境、土壤、牡丹品种和种植方法等关系密切,化学药剂在室内和大m环境下对病原菌防治效果较好且基本一致。关键词:牡丹红斑病;发生;药剂防治白古以來牡丹以具端庄艳丽和雍容华贵的姿容,象征着“富贵和吉祥”,国内牡丹栽培而积的迅速扩展、优良品种逐渐增多,由牡丹带来的旅游、花卉和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⑴。国内学者在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过程、病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做了大虽工作[2]。目前,国内牡丹病害中的红斑病呈逐年上升趋

2、势,牡丹红斑病已成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Z-。病原菌侵染牡丹后,造成牡丹花色衰退、生长受损和丹皮量少质差,造成花农经济损火惨重,病害的爆发和流行严重制约了我国牡丹产业化的发展[3]。本研究通过对牡丹红斑病的命名、病状、发病规律、病害调查情况以及药剂在室内和大山条件下的防治效呆等总结,为牡丹红斑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1牡丹红斑病鉴定1.1病害名称口前,牡丹红斑病的命名十分混乱,尚未有统一名称。蓝保卿等[4]、牛迎福等⑸、季延平等⑹、吴玉柱等[7・8]称为牡丹红斑病,张宗岩⑼称为牡丹叶斑病,王守正[20]和喻璋[口]将其命名为牡川叶霉病。1.2病原物鉴定对牡

3、丹红斑病在PDA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段亚兵[12]观察出菌落边缘呈灰褐色并带有晕圈,菌落中央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季延平等⑹认为离体培养4d就出现白色菌落,10d前后出现分生抱了。对病原菌进行显微镜下鉴定,石良红等[13]观察出分生抱了梗分化为3〜7簇黄褐色或黑褐色分枝,分住他子呈黑褐色椭圆形链状单胞或多胞,人小为8〜15PmX3〜5um。对照真菌分类学牡丹红斑病病原物为牡丹枝他霉(CladosporiumpaeoniaePass),属半知菌类丝抱纲丝他Fl枝他属[14]o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鉴定,段瑛瑜[15]将纯化后菌株的抱子配成悬浮液在牡丹叶片进行回接

4、,清水对照;约7d后可发现病原菌对接种的品种均具有致病性,对照组没有发病。根据柯赫氏法则[16]将冋接示叶片的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形态与生理特性与接种的菌株一致。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石良红等[13]提取病原菌DNA,经过PCR和电泳后,将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中牡丹枝砲零的ITS序列进行比対。Gardes[17]以ITS片段为模板,对牡丹红斑病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大于99%。根据中国真菌志[18]鉴别为同种,鉴定该菌株为牡丹枝抱霉。2牡丹红斑病发病规律2.1病情调查牛迎福等⑸和易图永等[19]以叶片发病情况來调查

5、总叶数、病叶数和病级;吴玉柱等[20]以茎基部和叶片发病情况来调査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调杏以五点取样法[21]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牡丹园则以对角线取标准地五块,每块20m2,约40〜50丛。牛迎福等⑸的分级标准:0级:全株叶片无病;1级:全株病斑面积占叶25%以下;2级:全株病斑血积占叶25%〜50%;3级:全株病斑血积占叶50%〜75%;4级:全株病斑血积占叶75%以上。发病率(%)二调查的病叶数/总叶数Z(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值)病情指数二X100易图永等[19]的分级标准共五级,5级为叶片几乎全部发病。吴玉柱等[20]的分级标准:0级:全株茎部

6、无病;1级:茎基部10cm分布3个以下病斑,上部茎无病斑;2级:茎基部10cm分布3〜5个斑点,上部茎零星病斑;3级:茎基部10cm分布6〜10个斑点,上部茎病斑较少;4级:茎基部10cm分布10个以上斑点,上部茎病斑较多。发病率(%)二调查的病株数/总株数病情指数=X1002.2症状高智谋等[22]研究发现牡丹红斑病是江南地区最常见的牡丹叶部病害,五月初至叶枯吋潮湿天气多发病,可致植株死匸。薛杰等[23]研究发现刚发病叶片由绿色针状点变为褐色病斑,在连续阴雨时,病斑背面出现绒毛状暗绿色霉层,即为病原菌的分牛也子。吴玉柱等[24]研究发现,根据对荷泽

7、牡丹1998-2000年的观察,在三月下旬,牡丹嫩茎和叶柄上岀现零星病斑;四刀上旬刚抽出新叶上病斑逐渐扩展相连成片;六刀和七刀发病进入盛期,易感病品种几乎全部发病。杨瑞先等[25]研究发现牡丹茎被侵染示出现暗紫色圆形突起小点,始终没发现子实体。2.3病害发主2.3.1病害发生与品种关系袁全国等[26]研究发现从2008-2009年对一百多个牡丹品种进行了系统的红斑病感病调査,得出不同品种对红斑病的抗性差异性特别显著,感病指数高的牡丹品种一般是分株嫁接繁殖都不容易成活、根系不发达、年抽枝长度应、花是千层的品利・吴玉柱等[20]研究发现从1998—200

8、0年对103个牡丹品种进行了対红斑病抗性差界测定,感病指数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1级高抗品种、2级中抗品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