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

ID:45962613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_第1页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_第2页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_第3页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_第4页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在体育课备课中如何备学生学校体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备课又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提高备课质量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又常常是我们做得太少或不足的部分,所以,如何在体育课备课中备学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索。在构建教与学的新模式中,我们必须始终做到坚持以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所以对于在体育课备课中该如何更好地备

2、学生,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了解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就能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合理安排适宜学生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练习,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解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难易与详略,恰当安排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1•了解班级基本状况班级基本状况包括班级特征、学生构成、年龄特征、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品德意志,对体育的学习态度及代表性意见等。只有对班级多做了解,才能通览

3、全局,科学施教。比如我校实行的是男女分班上课,也就是说,有两个平行班级同时上课,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虑两个不同班级的气质面貌,这样才能全局把握。2.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2.1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体育课中应了解,学生现在已经掌握的健身方法、已经具备的运动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程度。在备课中,有意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正确有机的联系,这样可以促进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当然,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不仅包括原有的知识,也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注意及时总结,根

4、据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掌握的表现程度,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基础差,还是教法不得当,思考改进措施,这样就自然提高教学的效果。2.2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分析出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哪些知识可以少讲哪些需要多练。这样既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锻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反之若任意扩充教学内容,拔高能力要求

5、,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极可能连最基本目标都达不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基础目标力求面向全体,高层教学目标则照顾有余力的学生。好的教案应有针对性,其特点就是学习目标指定上体现层次性,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性,在练习设计上要有选择性。只有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案,才能发挥每个学生之所长,从而使教学面向全体。比如,在跳高练习中,设置不同的高度练习场地,学生既可以有选择的进行练习,也可以进行升级练习,这都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提高教学效果。2.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6、2.1了解学生的一般身心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教师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其年龄阶段的特征,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比如说,初中生一般有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求知欲,但遇困难又易灰心丧气,易受不良习气影响;高中生思维能力较成熟,但认识问题不深刻,有时带片面性。而青春期是学生性格形成、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保护他们对健身的兴趣和爱好,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今后能否坚持终身健身的好习惯,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

7、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就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的发挥。2.2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心理,是指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情感态度。即是否是身心愉悦地参与了,是否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了,是否是思维活跃地思考了等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其学习心理如何,会影响他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是跟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情况,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应教学方法紧密相关的。在体育课中,有时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

8、优美的动作示范,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也就很容易投入到学习中。但更多时候,教师要积极思考,创设使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安排有不同层次难度的练习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3.1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和具体方法的双重体现。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