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57209
大小:8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学习【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知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性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学生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本文从“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几方面阐述了体验学习是用心感悟的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教师要
2、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新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教,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会学习的目的。【关键词】新课标数学体验交流合作新课程标准在目标、结构、标准、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较原来课程目标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场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机遇,它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性跳跃,而对每一位实验教师能否在课改的浪潮中,与时俱进,作一个新课程的研究者,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当这种改革以排山倒海之势来临时,赞成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发牢骚者有之,也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我则
3、属于赞成它。我赞成它,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在使用了“了解、理解、应用”,同时特别强调了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每部分都提到了体验的问题。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情感和直接的活动。以往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沟通、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有的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
4、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下面本人将对体验学习谈点粗浅的看法,并非一定能说好这一问题,而是旨在抛砖引玉,并期待大家共同关注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数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并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再创造的过程
5、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从而到达构建知识的目的。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一课时,学过定义后给出练习:(-3)J_后,提出问题①一个数的平方是9,这个数是多少?②一个数的立方是27,这个数是多少?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我写出3冬9,(-3)^9及3冬27,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想出了问题的答案。并得出①②问题实际上是乘方运算的逆运算。再如:在讲《投针试验》一课中,问:在没有硬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来代替硬币模拟试验?经过独立思考,有的说用两张扑克牌;有的
6、说用只有颜色不同的两个球;有的说可以用两等分的转盘。当有人说用正方体来试验时,就有同学产生了异议(正方体是六个面,应有六种可能),但该同学说出了他的设计方案,他将六个面分别写上1,1,1,2,2,2,这回有异议的同学消除了顾虑,并为他的创新贺彩。作为教学内容加工者,应该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相信其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题目,大胆放手,少一些暗示和干预,让学生象科学家一样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知识。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应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
7、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若能经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必将有利于学生探索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一位哲学家也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在教学的体验学习中,需注重学生的交流分享,特别在课堂学习中要张扬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作为教学“导演”就很有必要及时组织对话交流,让学生发表不同感受,开展合作交流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扩大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在数
8、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数学课上,我常采用师生合作、共同讲评的形式,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合作的学习成效。因此,小组学习组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好组(形成互补的合作团体)2、引导好学生讨论3、把握适度的讨论时间4、选配好组长5、作好细致的分工交流既“说数学”,我一般采取下面三种方式:A.教师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