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ID:45957157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何万君一提到学困生,谁都头疼,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新知识学不进去。有人抱怨,有人训斥,也有人采用简单粗暴方法,实际都是“恨铁不成钢”。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学生学习成绩有差异,这是必然的。而学困生往往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要想方设法注意对学困生的观察和研究,不断采取有力的转化措施,这是每位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必须十分注重的一环。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一、爱心感化,树立自信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2、都告诉教师要关心,尊重学困生。一般来说,“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会遭受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有的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在数学方面很差,所以她们一般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害怕答。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去爱护每一个学困生,尊重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善意,增强对老师的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浩,升六年级时数学成绩不及格,据五年级教师说,他人聪明,就是不愿干

3、,还要面子。了解这些后,在他第一次小测验不及格时我没有当众批评他,也没有要求家长鉴字。相反,我鼓励他说:“你由于基础弱,出现了较多计算的错误,但也反应出你学习新知很认真,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就能弥补以前的不足。”在他第二次考不及格时,我又说:“这次你完全有能力考及格,只是不够细心,不要紧,马还有失前蹄的时候呢,下次努力。”之后一天,语文老师拿来了王浩的周记给我看,上面写道:“数学老师这么看得起我,我要是再不考个及格分给她看看,也太没面子了。”我在心里偷偷地笑了。细心观察,上课时,王浩总是竖起耳朵,两眼闪闪发光,总想在我面前表现表现,我呢也总是尽量给

4、他创造这样的机会。一段时间后,在期中考试中,他终于如愿地考了72分。我对他说:“你潜力很大,这样努力下去,到期末肯定能突破80分,甚至能超过某某同学,敢不敢和他比一比?”他坚定地点点头。二、教师诱导,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对学困生要以表扬为主,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记得2010级的黄刚同学,升六年级时成绩较差,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作为数学老师的我,日常更多地关注他,发现他乐于助人、心

5、地善良、诚实、热爱集体,优点很多,我就让他当小组长。这样,他和老师接触多了,和好学生接触多了,这使他想把学习搞好。我在班上及时表扬他的这种好想法。利用这个时机,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第一套学习计划,并指定班长监督,家长及时反馈信息。第一套计划实施半个学期,他的学习成绩较以前有所进步,我乘机在班会上表扬了他,并告诉成绩差的学生,只要方法对头,再加上学习刻苦,你就不比别人差。后来,我又给他制定第二、第三、第四套学习计划,他的成绩也一步一步上升。在一次学校举办的六年级学习交流会上,他这样说道:“是何老师帮助我找回了自信,树立了信心,我要加倍努力,争

6、取更大成绩”三、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优生之所以优,学困生之所以差,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优和差,学困生要转化为优生,就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主动为他们弥补,在课堂中,对于新学内容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天为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并监督其每天完成。在每天的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先给他讲解,直到他弄懂并改正过来之后,又让他给老师讲这道题,以此来逐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我要求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讲,身边备一本笔记本,听不懂的随时记录下来,课后来问我。作业中把他同一个题型错三次以上的整理到错题集里面,时常拿出来多

7、看、多练。计算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困生可能不会做关于解决问题的题,不会解决操作问题的提,可是不能让计算题失分,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每天坚持让他们进行20到计算练习并详细的记录计算过程,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古人云:“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也是一样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他们这边失一点数学概念,那边丢一个定理、公式,从而越来越跟不上,越来越厌烦学习,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地引导培养,那么我们的汗水定会得到回报的。四、诊断原因,持之以恒造成“学困生”学

8、困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当,等等。由于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学困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