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50777
大小:6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少年宫:张志玲家庭是人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最初的生活环境,也是人们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久的环境,既是人们接受最初教育的场所,也是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地方。凡是出生在一定家庭并生活在一定家庭的人,都要深深打上家庭的烙印。作为承担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一—父母,既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个性特征、品德修养、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都会在有意无意中影响到一个人的发展。家庭教育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
2、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孩子的学习成绩及考试分数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挤出钱给孩子买钢琴、买颜料。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上,却忽视了对孩子优良个性的培养。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待人却非常冷漠、自私,考虑事情一切以自我表现为中心,心理素质非常脆弱,经不起一点挫折。(二)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忽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家长大多对孩子的成绩、名次非常看重,面对孩子一些重要能力,如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3、、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重视不足。有人在比较中美两国教育时,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的家长问孩子的问题是:“你今天考试考了多少分?”而美国的家长则会问:''你今天在学校提了几个问题?”两国家长对孩子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也把孩子引导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上。因此,我国的孩子大多温顺、乖巧、听话,而美国的孩子大多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有人曾做过统计,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1997年,共有448人获诺贝尔科学奖,这其中有5位华人,但遗憾的是,这些获奖科学家没有一位属于中国大陆科研机构的。从1997年至2015年,仅有两人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其中的缘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三)过高
4、的期待心思,造成孩子负担过重。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和就业机会的减少,很多家长表现了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按照大人的愿意发展,应在各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孩子不成才是家庭的灾难。据调查,71.23%的家庭希望孩子达到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目前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为25%O面对如此严酷的教育现状,家长们不得不想尽各种方法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于是购买学习资料,请家教,进特长班,是家长们最热衷的方式。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星期六学音乐,星期天学绘画,晚上补习英语、数学。据统计,我国城市独生子女每天在
5、家学习的时间平均超过3小时,而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所以,很多地方在减负之后,针对学校不准再办补习班,首先站起来公开反对的就是学生家长,因为家长们担心不办班,孩子的分数上不去,影响孩子的升学与将来就业。希望孩子受到良好教育,期望孩子成才自然没错,而且家长适当的期望值将会激发孩子成就动机,成为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问题是不考虑孩子的愿望和兴趣,一味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意愿学这学那,硬要孩子去挤高等教育这座独木桥,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极易造成孩子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厌学情绪,甚至造成心理障碍。(四)对孩子过度保护,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生存技能缺乏。由于我国现在的家庭多数是核心家庭,家中唯一
6、的这个孩子就受到了来自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多方面的宠爱,从而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生活。不要说让孩子做一点家务活了,就连三、四岁的幼儿完全能够自理的吃饭、穿衣这样的小事,大人也完全包办代替。乃至孩子上学,甚至把这种包办代替延续到了学校。父母的娇宠溺爱,不仅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也使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了很不好的影响。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注重培养孩子健康个性。一个人想要取得最后的成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1.表扬、批评孩子要适度。人们都知道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态度应以表扬、鼓励、支持为主,但我们也要注
7、意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度,不要过火,也不要因一点点小事就表扬。表扬来得太容易,孩子就不知道珍惜。时间久了,孩子对你的表扬已丧失兴趣,那么表扬就失去了对良好行为的强化作用。表扬过火,容易让孩子产生虚荣心,听不到别人说自己一点不好,因此表扬要适度。表扬肘应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人对精神的需求永远会高于对物质的需求,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愉悦永远要多于物质需要的满足,对人所起的激励作用也更持久。而且,物质奖励还容易带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