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43959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音乐毕业论文浅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浅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和”2014年6月25日浅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和”内容摘要:屮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讶旷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构成了传统音乐特冇的气质和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屮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吋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关键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审美意识“和”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吋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美
2、意识活动,其审美意识就已经产生了。在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中华美学思想获得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审美意彖为屮心的传统美学思想。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屮体现,是咅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习惯,决定了中国古代先哲奉行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将孑盾双方作为一种内在的和谐,即中华文化传统怫旷的精神。”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糟神在美学领域里的集中体现,贯穿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审美品格,“和'‘构成了传统音乐特有的气质和
3、艺术魅力。“和”在历史发展过程屮形成了多种涵义,不同的时代,社会对其有不同的解释。笔者将古代不同时期对音乐思想“和”的阐释作一梳理和简要述介。“和''概念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和同Z辩“的论争。《国语•郑语》载「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断,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说明了在听觉感知上,只有不同的乐音组织相配才能生产美的音乐,相异的音乐组合在i起就能产生好听的音乐。这是从音乐审美的角度对“和实生物"规律的体验和理解。春秋时期晏婴是一位大政治家、思想家,他对音乐冇精辟的见解,曾说:“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咅、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
4、、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将咅乐各种特征的“相成杯相济''都归属到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之中。晏婴在谈音乐诸要素之间的谐和吋,并没有忽视音声与人心的谐和关系。“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二只有“和”的音乐才能使君子听了产生心平气和的感情。先秦时期儒家学派倡导礼乐思想,对咅乐所看重的主耍是它的社会教化作用。他们对“韶''一类的雅乐推崇备至,认为“中和”的音乐是最能移风易俗具冇教化作用的,讲究借屮和的咅乐修身养性。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口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
5、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屮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止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孑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屈性的“乐二汉代《乐记》从“德音”“屮秋'来看“乐''之美的社会属性与情感属性。只有具有“中和啼感特征的才是“和乐”,这就要求在情感表现上处于“中和”状态,“乐而不乱从乐而不流几刚而不怒”“柔而不慑二魏晋时期阮籍在
6、其论乐专著《乐论》中,一方面以“和”作为乐的顺乎门然的本质属性,要求以协和阴阳的音声去适万物之“情气",另一方面在音乐生活中继承乐教思想,要求“立调适之音,建平和之声",制礼作乐“使天下为乐者,莫不仪焉雹嵇康在《琴赋》中以平和之声为琴音乐美的特征,在琴声具“口然之和”的基础上描写琴音的美妙。他讲的“礼乐Z情”是以“乐Z为体,以心为主”的角度讲“平和Z乐''对人心的作用。唐代片届易对琴乐审美问题上有较多论述,他视恬淡、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以“淡rrr为其审美标准。宋代朱长文在“琴史”中以政不和故人心不和,人心不和故音不和的角度强调“乐Z和''
7、在于“止——心——咅”Z咅的关系是否和谐。从咅乐与人心的关系认为只有能够协调民心,“顺气正声、为群情之影响'‘的音乐才是“和"乐的,才是美的音乐。哲学家朱熹在《紫阳琴铭》屮对琴乐审美明确提出“养群屮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体现了他对琴怎中和美的认识,即“中和”美的实现有赖于通过自我修养达到人心之正性。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是中国美学思想史最为重耍、最具代表性的论著之一。《溪山琴况》提出二十四况,其中“和''是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溪山琴况》开首即写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表明了呀
8、rr作为琴乐审美范畴,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