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

ID:45934188

大小:2.83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11-19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_第1页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_第2页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_第3页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_第4页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探数据与组织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自然重砂测量及矿点检查数据采集与组织管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汪明启2007-11-28两部分内容:一、数据采集(野外采样-样品加工-室内分析) 二、组织管理(野外和室内)第一部分数据采集=获取?第一节野外采样根据对象: 一、岩石 二、土壤 三、水系沉积物 四、重砂采什么?怎么采?如何定位?东部山区东部山区秦岭东部山区:福建大兴安岭森林沼泽大兴安岭森林沼泽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沼泽高寒山区:青藏高原高寒山区:青藏高原干旱荒漠区:河西走廊、东疆岩溶区:滇黔桂岩溶区:滇黔桂一、岩

2、石地球化学测量(一)应用条件:基岩裸露区干旱荒漠区:河西走廊、东疆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二)方法1、地面测量2、钻孔原生晕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三)工作布局:地面1、规则测网法2、系统剖面法3、网格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规则测网岩石地球化学测量1、规则测网岩石地球化学测量2、系统剖面系统剖面是以能追踪异常,反映异常特征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使所采样品分布于测区的剖面上,剖面间距无严格限制的工作方法。特别适用于化探异常三级以下的查证和矿点检查工作,以少量样品取得对目标的初步认识。岩石地球化学测量3、网格法为

3、改变岩石测量多年来只能在大比例尺中应用的局面,1984年邵跃等经过大量实际工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小比例尺岩石测量工作方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3、网格法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三)工作布局:深部利用勘探工程(钻孔或坑道)系统采样。采样间距:矿体附近0.5~5米(随矿种和矿体宽度变化);围岩5~10米(按岩性变化而定)500米(三)工作布局:深部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四)采样方法采样时一般在一定的间距内连续捡块(新鲜岩石需要借助地质锤进行敲击)(<5cm),样品重量200~500g。一、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4、四)采样方法为增加样品代表性,要求多点采集组合样。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四)采样方法土壤(或土状疏松物)分布最普遍,为地球化学勘查(化探)最主要介质。温带潮湿气候半干旱干旱山区成熟不成熟一、采什么?(一)采样层位(1)当疏松覆盖层为原地风化形成的残坡积物时,其土壤剖面大多数由A层(腐殖层)、B层(淋积层)、C层(母质层)三个层位组成。元素在土壤剖面上的含量变化是受气候、地理条件和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控制。一般地说,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情况有如下情况:(一)采样层位(1)元素在各层位中的含量大致相近,即

5、Ca=Cb=Cc。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干旱荒漠地区或是山坡上。这是由于坡积物不断更新、成土作用不能深人进行、化学与生物化学作用极为微弱所致。(一)采样层位(2)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高,即CACb>Cc。这是由于残余富集作用或生物积聚作用的结果。(二)采样粒级用一套20目至160目的样筛由上而上依次叠放,直接将干燥样品放大最上一层样筛内过筛分析。根据所研究样品的

6、分析结果,指示元素含量高、异常清晰的粒级区间即是该元素的富集粒级,并根据粒级重量分布,选择最佳采样粒级。(二)怎么采?1、特殊地貌区应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和实验景观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2、同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作到采样层位、土壤性质一致。3、应采用多点组合法采样,以增加样品的代表性。4、样品重量应根据土壤粒级而定,尽量做到样品风干过筛后(一般60目)重量>150g。三、记什么?采样编录必须统一要求,逐点认真作好编录。内容包括:工区名称、编号(图幅号),点线号(横、纵坐标)、样品号、取样层位、覆盖层特征

7、、矿化、地质、地貌简况等。三、水系沉积物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使化探从局部走向区域,成为矿产普查的战略手段之一。三、水系沉积物采样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一)应用条件勘查对象: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一)应用条件地形切割、水系发育,可在内地及沿海中、低山丘陵景观,高含山区、荒漠边缘残山景观,森林沼泽景观,热带雨林景观等。但不同景观条件,工作方法有所不同。(二)、采样方法与工作布局l、采样密度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主要依勘查目标的大小和要求取得的资料的详细程度而定,同时要考虑不同的

8、工作阶段的工作目的、工作效率和地区的工作条件等。三、水系沉积物测量(二)、采样方法与工作布局l、采样密度-我国(1)16~32平方公里一个点。在交通特别困难,切割剧烈的山区甚低密度扫面中使用。如新疆、西藏、青海。三、水系沉积物测量(二)、采样方法与工作布局l、采样密度-我国(2)每平方公里1一2个点。在许多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的山区,包括雨量充沛的南方及较干旱的北方,水系呈树枝状、水流速度中等的山区,以及水系呈羽毛状、水流湍急的陡峻山区使用。大量的实践都已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