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12441
大小:60.8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普救寺导游词最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普救寺导游词最新 引导语: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普救寺导游词最新欢迎阅读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 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
2、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
3、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皆以普救寺为背景进行艺术创造的由于《西厢记》故事的广泛流传普救寺也随之名扬天下因此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 普救寺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元代戏剧大师王甫实的杂剧《西厢记》写得生动深刻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西厢记》共五本二十折其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
4、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京师就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园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和彼此更增添了好感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就在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
5、救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叫红娘给莺莺带去一信莺莺回信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只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礼貌张生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当夜莺莺一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痊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谣
6、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浦东普救寺内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使他们为其所赞叹所感动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西厢记》的问世特别是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问世以来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崔张
7、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德宗贞元末年(802年~804年)和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778年~813年)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据北宋末年的学者王性之的考证《莺莺传》写得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此后故事广泛流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