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建专用)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3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规范练3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示: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000亿吨。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这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
2、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泽东的上述论断启示我们(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积极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部分中国民众对高考仅靠“一把尺子”衡量与选拔人才的模式颇有微词,认为它压制了人才的产生,认为只有“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但他们不曾想,如果没有高考这个“格”,也就无法把握人才的标准。所以,选用人才,既要“有格”又要“无格”。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①既要
3、把握矛盾的斗争性,又要注意矛盾的同一性 ②既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③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的个性 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导学号45490046〛4.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木制风箱,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拖拉机气泵、大型空压机等设备,都运用了这一原理。空气压缩原理的广泛应用印证了( )A.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矛盾的特殊性存在
4、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D.范围极其广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其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
5、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 )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②正视矛盾的客观性,抓住问题的核心 ③攻克主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④充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7.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在总结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
6、员监察全覆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方案》( )A.是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不含错误的真理性认识B.是在全国进一步推开改革试点的指导性文件C.遵循了普遍—特殊—普遍的辩证思维方法D.验证了科学实验这一基本实践形式的重要性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有的哲学思考是( )①坚持两点论,既要鼓励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包容各种错误②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反对“拍脑袋决策”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
7、、级别和对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6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十九大代表在讨论时说,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说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人民群众面对的主要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物质文化需要”
8、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