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71056
大小:42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8
《(东营专版)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考真题演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四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限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xx·莱芜中考)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探索。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以下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2.(xx·河北中考)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C.维新派缺
2、乏经验D.顽固派反对变法3.(xx·广安中考)“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4.(xx·孝感中考)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A.中国同盟会会员B.新文化运动主将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D.中国共产党党员5.(xx·重庆中考A卷)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年,
3、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称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表明当时()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③一段时期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xx·恩施中考)“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实业救国D
4、.变法图强7.(xx·呼和浩特中考)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A.对侵略者的厌恶B.中西交融的情形C.全盘西化的态度D.天朝上国的心理8.(xx·北京中考)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1889年5449110001926年146000034593936922A.等级观念的消失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民族工业的发展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9.(xx·衡阳中考)xx年,我
5、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进行海试,海防力量空前增强。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0.(xx·莱芜中考)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11.(xx·咸宁中考)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
6、的主张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xx·广安中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B.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礼数二、非选择题13.(xx·潍坊中考)近代以来,铁路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许多历史人物以此寄寓理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7、李鸿章明确提出铁路乃自强根本,是修筑铁路的积极主张者。19世纪70年代,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曾拜谒过恭亲王(奕),向他说明修筑铁路的好处,他也深以为然,但却说没有人敢牵头主持修路事宜。我又恳请他向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禀明,他说她们受到的压力很大,也不能决定是否该支持修筑铁路,自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主张修筑铁路的目的。概括材料反映的时代特点。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俱已完成,遂积极倡导铁路建设。他曾说:“国家之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