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69125
大小:609.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8
《三年级数学上册一花果山上学数学4《加法、乘法结合律》教材解读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法、乘法结合律》教材解读看与问图中创设了小猴子荡秋千的情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情境:一只猴子坐在秋千上,另一只猴子正要跳上秋千,还有一只猴子已腾空而起。据此提问:“三只猴子一起上,行吗?”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用到三个数相加的计算。怎样计算三只猴子的总体重呢?“快上来!”到底谁先上来?不同的想可以分别列出不同的算式。如35+25+18或35+18+25,用情境来解释算理,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对于增进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是有帮助的。做与说一是基于上面对于情境的观察与讨论,让学生比较35+25+18和35+18+25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
2、点,讨论得出前者先算35+25,后者先算35+18,再让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算出结果。通过比较计算的结果,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个数相加,不管先加哪两个数,结果都相等。在计算与讨论的基础上,用等号连接两个等式,得到(18+35)+25=18+(35+25)。对学生来说,理解两个等式为什么相等不会有什么困难,难的是用语言来表达这个事实,因此应当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如18,35,25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18与35相加,再加25,也可以先把35与25相加,再加18,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相等。这是基于具体例子的解释,为后面概括规律积累经验。二是根据前面的问题解决,学生初步得出“三个数相
3、加,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再让学生判断一组算式是否相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举出的例子,判断其是否掌握了模型结构。同样的,这里需要加强语言表述的训练。如对于第一个式子,可以要求学生说出哪三个数相加,一种方法是先算哪两个数,另一种方法是先算哪两个数。三是学习完加法结合律后,请学生进一步猜想三个数相乘是否有类似的规律。让学生把前面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能会进一步发现,三个数相乘,不管哪两个数先乘
4、,再乘第三个数,它们的积都相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学生可能会猜想减法和除法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这个猜想的验证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练与用第1题、第2题,分别是根据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填空。填完后,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第3题,是三个数相乘的应用题,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运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用情境来解释计算的过程。一种方法是12×4×3,先算出总的根数;另一种方法是12×3×4,先算出每一捆的钱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