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十三章

宏观第十三章

ID:45778282

大小:104.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7

宏观第十三章_第1页
宏观第十三章_第2页
宏观第十三章_第3页
宏观第十三章_第4页
宏观第十三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宏观第十三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掌握乘数原理及消费、储蓄函数,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有关经济现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乘数理论及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难点是平衡预算乘数及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上一章讨论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核算,这一章起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木章首先讨

2、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简单的国民收入决肚理论,假泄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等给定不变,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1、没有政府,没有国际贸易2、居民:消费和储蓄3、企业:生产和投资4、投资自主:与利率和产量无关5、折旧和企业未分配利润为零。即:GDP=NDP=NI=PI6、无论需求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二、均衡产出的概念1、定义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y二c+i2、计划(意愿)投资和非计划(非意愿)存货投资IU表示非意愿投资三、投资等于储蓄c+i=c+s=>i=sy、c、i是实际的而不是名义上的

3、并且是意愿的消费和意愿的投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反映的是消费支H冰平与个人町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s=s(y)3-2-3这个由凯恩斯提出的概念,以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即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等。凯恩斯认为,这些因素中有决定意义的是居民收入。为此,可从诸多因素中抽出这一因素单独分析。消费函数可用方程来表示:c=c(

4、y)=a+By1、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定义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与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c=c(y)2、边际消费倾向MPC1)定义: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2)公式MPC=—或0二乞MPC=—△yAydy3、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y4、图释消费函数的特点5、线形条件下消费函数的表达形式c=a+f3ya口发消费0y引发消费二、储蓄函数1、定义: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关系为储蓄函数s=s(y)2、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壇量与收

5、入增量的比MPS=—或MPS=—Aydy3、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APS=-y4、图释储蓄函数的特点5、线形条件下储蓄函数的表达公式s=y-c=y—(a+0y)=-a+(1—0)y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c+s=y2、APC>MPC(减函数)APS

6、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两部门收入ry=c+ic=a+[iya^rl=>y=1-0图释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两部门收入i=ss=y-c=y-(a+=—a+(1—0)y=>i=图释S13、平均储蓄倾向任一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APS=-y4、图释储蕃函数的特点图‘2・3s=s(y)s=y-c=y—(a+0y)=-a+(1—0)y四.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Z和总等于收入。c+s=y5、APC>MPC(减函数)APS

7、数4、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不公则下移)5、政府税收政策(累进个人所得税,则上升)6、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比例总结:上述消费函数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两部门收入c=a+By:a+i=>y=-~-a1-0图释ry=c+i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两部门收入s=y-c=y-(a+/?y)=-a+(1-#)y=>i--a+(1-a^ri图释第五节乘数论-X投资乘数的定义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二、投资乘数的推导1、由公式推导乘数/c-1_1_11-01-MPCMPS2、曲简单代数证明三、自发消

8、费乘数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