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

ID:45776575

大小:1.3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7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_第1页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_第2页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_第3页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_第4页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浦阳桃源遗址的研究报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浦阳桃源遗址的初步研究报告湘湖初中裘陆铭浦阳镇中王国裕【内容摘要:】跨湖桥遗址的发现,把箫山历史推进到8000年前,但从其文化的成熟程度来看,其先应有更早更原始的文明。我们在浦阳桃源村发现了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的三个史前遗址。本文从分析这三处遗址出土的文物特征出发,论证了它们所处的时代和文化属性,探讨这三处遗址的继承关系,联系萧山及其周边的史前遗址,系统研究了萧山的史前文化。我们相信,我们的发现和研究必将把萧山的历史推进到12000年前甚至更早的旧石器时代。一、课题的提出8000年前的“跨湖

2、桥文化”的发现,把萧山的文明史因此前移3000年。作为一名在湘湖边执教的历史教师和考古爱好者,除了向学生讲述“跨湖桥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发现意义,我经常在湘湖边徘徊思考,跨湖桥人的文明已经相当成熟,必然还存在更原始的文明?它的源头在哪里?遭遇海侵后又去了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一边教学,一边组织学生成立了历史研究小组,留心最新的考古信息,带领学生参访文物古迹,收集、研究散落在民间的史前文物。2004年秋假,我校组织学生到余杭良渚博物馆参观。当我介绍萧山也有不少史前遗址,出土大量文物时,201班学生杨晓奇告诉我,他的家乡——浦阳闸上村也有

3、这样的石器和陶片。儿天后,他带来了一把打制的石锈(上面布满了打击后的M痕),两块良渚时期的有段石锈,一件磨制十分精美的石旅、两块夹砂红陶片(类似与马家浜文化)和三个抽腿。我一下子被这些代表三个不同文化时期的文物惊呆了。11月3日,我随杨晓奇來到了浦阳闸上村(现己与周围的安山村、洋湖村、树蓬王村合并为桃源村)跟着他探访三处不同的文物出土地点。在村中的门前lll±,我们在一块菜地里发现了一件极为精致的有段石锈(见图三十二),一个灰陶豆,还有大量的灰陶片。通过类比,可以确定这是一处良渚时期(距今约4000〜5000年)的史前遗址。在村南杭

4、金衢高速公路旁的苗木出里,我们在地表采集到了很多夹粗砂的陶片和鼎腿。用锄头试掘了一下,每次都会有收获。据杨小奇讲,这些苗木田里的填土,都是当年建造杭金衢高速公路时挖出來的土方。之后,我们又來到了在村西的王家山南面的山坡上,这里就是那件打制石锈的出土地,随处可见打制的刮削器和石片石器,最多的是数不清的直径不到1厘米、薄不过2毫米的细石片,部分石器局部比较光滑,除了少量后期干扰的印纹陶片,其他史前陶片发现很少。显然这是一个正处在I口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早期过渡的史前遗址,其历史年代初步估计在10000年以上,比跨湖桥遗址要早得多。在这个小小

5、的村落,方圆不足一里的区域里,分布着从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期、屮期和晚期不同类型的文化遗址,时间跨度在5000多年以上。管中可以窥豹,于是我组织学生,联合其他历史教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和区历史教研员王永强老师的指导下,以此为突破口,研究探讨萧山的史前文化。为了研究方便,2005年8月,我主动到浦阳支教,开始了我在浦阳一年的教学和考古生活。在浦阳镇屮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一次乂一次地和当地历史教师组织学生探访这三处史前遗址,确定这三处遗址的分布范围,采集更多有代表性的史前文物;调查周围农村,是否能发现更多的史前遗址。我们在离闸上村不远

6、的小山脚村和舜湖村发现了两处史前遗±11:;我们一起学习、查阅人量的考古书籍和资料;清洗整理己发现的文物,并将其按发现的地点和文物类型进行归类,记录;并在11月21日,在我校(湘湖初中)建立了杭州W第一个曲学校建立的考古陈列室,展出了我们两校合作发现的文物精品。二、闸上村(现桃源村)三处遗址具体分析萧山区浦阳镇闸上村,2006年1月1日与周围的安家山等村合并为桃源村,为描述方便,本文仍称闸上村。位置在跨湖桥遗址南部18公里处,南距诸暨楼家桥遗址六公里,东距茅草湾遗址3公里。西有高洪尖、郭母峰,浦阳江及其支流凰桐江从其东面流过,依山临

7、江,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难怪这个地方叫桃源。在浦阳江和凰桐江未被治理前,受钱塘江潮位影响明显,春夏多雨时节,潮水顶托,江水回流倒灌,这里的农田常遭水淹,受涝严重,所以很早以前,这里就建起了水闸,村了也因此得名。(一)王家山遗址王家山遗址地处在闸上村西的王家山(隶属于树蓬王村,因此得名)鞍部的南坡上。王家山不高,海拔约二十米左右(参见图二),鞍部的一条水沟把山分做两半。四周都是水田。西北三四里才有高山。据我们的初步调查,遗址面积约800平方米,堆积厚2米左右,堆积均是上坡薄下坡厚。现在这里人都被开垦为菜地。菜地表面到处都分布

8、着青石质地的各式的刮削器、剥片和石屑(参见图五、图六、图七)。在这条水沟里的沟底和两侧,我们发现了许多人型石片石器、砍砸器、石斧、石锤和石核。尤其是水沟两边的土层里,露头的石器随处可见,越是底层制作越粗糙,越是上层制作越精致(参见图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