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ID:45771029

大小:470.4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7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_第1页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_第2页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_第3页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_第4页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厂海口路施工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海口路项目指挥部目录第一部分编制说明与工程概况2第一章编制说明2I.1编制依据21.2编制原则21.3编制范围3第二章工程概况321工程地理位置与规模32.2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42.3防洪防汛危险源分析7第三章施工资源准备93.1管理组织93.1施工部署103.2劳动力组织103.3水电供应113.4材料设备组织113.5防汛防洪施工进度计划安排11第四章防洪应急措施124.1汛期前防汛措施7

2、24.2汛期中防汛措施144.3完工后防汛拆除措施16第五章附表、附图175.1《海口路防汛施工机械及设备统计表》175.2《海口路防汛应急物资设备统计表》175.3《海口路防洪应急预案施.T:进度计划》175.4《海口河人桥明渠导流走向示意图》175.5《海口河大桥明渠导流维护示意图》175.6《海口路防洪抢险指导小组通讯录》77第一部分编制说明与工程概况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新转花园道路项目一海口施工图设计》。2、《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海口路大桥行洪论证与河势稳定评价报告》。3、《中华人民共

3、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实施)。4、《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实施办法》。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7、《防洪标准》GB50201-94;1・2编制原则为保证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工程在遭遇连续强降雨及洪水等自然灾害并出现险情可能导致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在环保、水保方面将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水保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相关条款的有关规定,做好施T区的环保、水保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并做好文明施工。

4、现编制《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海口路丁程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1・3编制范围海口路(梓州大道〜兴隆133号路)是东西向城市次干路,东起梓州大道,西至兴隆133号路,道路实施长度约为1468.753mo道路施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T程起点处临近兴隆湖,汇入兴隆湖的鹿溪河横跨设计道路,设计设置海口路大桥横跨河道;道路南侧15m绿化带内设计为综合管廊,总长1402m,为深基坑施工。因此鹿溪河处海口河大桥及综合管廊施工为该工程防洪防汛的重点部位。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与规模本工程为创新转花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

5、目)-海口路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海口路(梓州大道〜兴隆133号路)是东西向城市次干路,东起梓州大道,西至兴隆133号路,道路实施长度约为1468.753m(工程计量范围K0+029・949~Kl+026・950;Kl+071.103~K1+542.855;)。海口路大桥起止里程为K0+332.752〜K0+476.752,全长140m;综合管廊起止桩号为K0+063~Kl+465,全长1402m。海口路平面位置如下图:2.2沿线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2.1、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木项目路段区两端多为低山浅丘地貌,中间路段为鹿溪河一级阶

6、地,该地段主耍为农田、鱼塘及拆迁区。场地部分地段受人类活动影响已改变原有地形和地貌,规划道路所在的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勘探点孔口标高464.36~498.67m。该路段所处地貌单元为鹿溪河一级阶地及低山浅丘,地貌简单,微地貌不发育。(2)气象特征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U!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为7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人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南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

7、指标如下:①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38.3°C,极端最低气温-5.9°Co②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o最人日降水量为195•加m。③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o④相对湿度:多年平均为82%。⑤日照时间:多年平均为1228.3小时。⑥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o⑦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El)o2.2.2区域地质概况拟建场地处于成都坳陷盆地南部,西距南北走向的龙门山褶皱带约70km,东距北东走向的龙泉山

8、褶皱带约18km。成都坳陷盆地呈北东35度方向展布,受喜山运动的地质内力作用,龙门山和龙泉山褶皱带相对上升,成都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冲积地层,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形成口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