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

ID:45764157

大小:91.1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7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_第1页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_第2页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_第3页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_第4页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崛起的国内基础♦肖晞内容提要:大国崛起取决于国内发展态势和国际环境,而前者至为关键。中国崛起有着深厚的国内基础,其战略思想基础是指导方针,国防基础是保障,经济与社会基础是两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崛起的基础在逐渐夯实,中国抓住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全面转型时代的到来,中国面临的国内外情境日趋复杂,其未来前景取决于能否直面各类消极因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立足现实,确定适宜的战略目标,谋划切实可行的战略路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词:中国;经济;社会;国防;战略分析一般而言,大

2、国崛起取决丁•两方而的因素:一是国内发展态势,二是国际环境,而前者至为关键。换言Z,—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与口身的实力条件高度一致的。中国要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立足自身,放眼世界,而夯实崛起的国内基础堪为决定性条件。本文尝试剖析中国崛起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国防基础、战略思想基础,强调屮国崛起具有坚实的国内基础,同时也而临着重大挑战,继续夯实国内基础是我们首要的战略目标。中国崛起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均把经济视为“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①1978年至今,屮国综合国力上升居诸大国

3、之最o1978-2010年,屮国经济保持了9.8%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按汇率法计算,屮国经济规模1978年位居世界第10位,2010年升至第2位,占世界的比重提高至9.5%,相当于美国GDP的40.2%;•本文系笔者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H“新时期我国东北边踹非传统安全威胁研究”(项目编号:09YJC810017)、参与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人课题攻关项目“屮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09JZD0037)成果之一。①邓小平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

4、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页。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屮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进出口贸易来看,屮国1978年位居世界第27位,2009年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2位,对外投资位居世界第5位。可以确信的是,中国经济己经在没有引起动荡的情况下,从中央计划经济变为生机勃勃的自由市场经济。图1中美日GDP规模(PPP)的趋势图1600000014000

5、000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0=8002~900s=5002-tooose866LM966L7W6L•M566Le066L=896LM996LMgL&396Le096L&8Z6L数据来源:httD:〃Dwt.econ.upenn.edu/Dhpsite/pwtindex.Dhp。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崛起,远远超过当初人们的预期,也犬犬超过中国政府的预期。纵观世界历史,1820年以前,全球经济增长极为微弱,1500-1820年,世界GDP年均

6、增长率仅为0.33%,人均GDP增长仅0.04%o1820年之后,世界才步入经济迅速发展时期。1820-1992年,世界GDP增长了40倍,人均GDP增长了8倍。然而,在现代经济增长的黄金吋代,屮国却长期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泥潭,经济发展处于跌落状态。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以來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崛起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作为后来者,屮国的现代化追赶明显体现岀“后发优势”。时逢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來,中国的现代化追赶要实现从传统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观念跨越、从传统农业社

7、会到工业社会以及知识社会的时代跨越,从传统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这种多层面的跨越要求思想观念变革和制度创新,从传统的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可持续性追赶,实现国家与社会的全面转型。以上现代化追赶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加速深化的过程。1978年至今是中国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国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改革开放,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30多年来,屮国的经济始终保持了高速增长,并顺利度过了经济调整危机和外部经济的负

8、面冲击,宏观经济指标令人振奋。当然,随着屮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深层矛盾益发突出,经济FI标的实现也与其他层面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惟一的选择,如下调整势在必然:第一,在发展理论层面,更加重视制度创新的价值;第二,在发展战略上,更加强调增长的质量,成功的现代化追赶应该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进步为目标,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更加关注人类需要的多重目标。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战略应从粗放式数量扩张转向集约式质量提高,这必然首先涉及经济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