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54181
大小:94.9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7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全方位透视文章写作之立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全方位透视文章写作之立js.otfcn.com江苏分校江苏中公教育:js.offcn/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论指导:全方位透视文章写作之立意我国明末清初的祈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Z兵,谓Z乌合。”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立意,因为文章的优劣成败主要取决于它。一直以來,几乎占申论考试半壁江山的文章论述中,立意是其难点,更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就此,中公教育专家特对申论文章写作Z立意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及解读,告诫各位考生在文章论述时需从以下儿个方而来准确把握文章写作之立意。一、立意的内涵文章的立意即主题、论点的确
2、定,在文章写作中具冇先觉性作用,直接决定着文章质量。立意犹如人的头脑,统率着整个文章,在一篇文章中,只能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论点,就好像人只有一个脑袋一样。在这个小心论点下,对以有分论点,但绝不能有两个并立的主题。因此,做到主题明确,是文章结构清晰、论证翔实的基础。因而,常有人说,确立申论文章总论点及其分论点的思维程序即立意,也可以说是立论。立意好比是申论文章的地基,唯有先定此步,打稳此步,方能保证文章标题、布局等其他坏节的正确、有序。二、立意的核心要求通常情况下,中论文章的立意要满足以F四点要求:集中、正确、深刻、新颖。(一)集中即一篇巾论文章只能冇一个总论点。总论点下可以
3、冇分论点,但不可以冇两个并立的总论点,文章从头到尾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例如,《论公务员精神》这样一个题冃,如果从行政伦理、职业道徳、社会公徳、公共关系、个人品质几个方而同时立论,既谈“为民请命、为民作主”,又谈“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为上级分忧”;既谈应做社会表率、与同事团结共处,乂谈俭以养徳、廉以修身,论点就太过分散,形不成一个中心论点,主题就不突出,也不会切中“公务员精神”这一题冃。公务员精神立论应抓住“精神”前而的"公务员”这一•特定对象,公务员主要是承担公共服务的,公务员所应具备的精神主要应从行政伦理和职业道德角度切入,在巾论的有限篇幅内,应专攻一点,“史
4、好地维护公共利益,史好地实现公众意愿、要求和利益,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才是切题,通俗的说法就是“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二)正确文章立意再明确,若不正确亦无用。唯冇立意正确,立意明确才冇其存在的实质意义。要保证申论文章立意正确,可把握以下两点:1•立足材料,统一大主题与小角度江苏分校js.otfcn.com江苏中公教育:js.offcn/不要片面地强调小角度,剑走偏锋,把思路限制得过小过窄,结果写不出到位的内容;也不要全面出击,泛泛而谈,谈不出深度和具体观点。正确的立意是以点带全局,分论点从属于主题、为主题服务。当作文捉出"口选角度、角度任选”的要求,第一是耍保证基本立意正确,
5、符合材料的主题,材料所捉到的问题,可用概括的方式来全而总结;第二是要选择一个具体问题,或者问题的一个方而來展开论述。要把自己理解最深、材料涉及最多、论述起來最有把握的—个问题,作为自己的切入点,以求论证能够深入。例如,2011年国家公务员省级申论“弘扬黄河粘神”这一主题,不能不提文化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的关系,但重点不在文化上,而在治理上,治理思路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尊垂规律、注重保护,这是町以依拯材料深入论述的。作为分论点,文化与治河的关系不能不提,背景分析、意义论述、结尾升华的时候点一下,没有把握就不耍深度展开,集屮力量攻克治理开发保护的统筹问题,这篇文章立意就准了,论
6、证也会深刻有力。2.观点符介主流意识巾论考试是录用政府工作人员、模拟政府具体工作的考试,必然要求应试者从政府立场出发思考问题,观点必须符合政府意志,同中央政策精神保持一致。而“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秩序的一个基础,观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也是对公务员的必然要求。例如,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曾确立了在收入分配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文件里关于收入分配问题再没有岀现这一字眼,这向我们发出了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即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更加注重公平,同时从社会发展形势來看这也是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的。(三)深刻给定资料好比是人地,主题是埠藏在地下的金矿和石油,只有向
7、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矿,打出石油。对给定资料开掘得越深,主题就越明确,文章也就越有意义。立意深刻,即是要求考生在挖掘申论文章主题时,而对给定资料多问儿个为什么,反复分析研究,并耍透过现象抓住木质,深掘其真正涵义,从而尽可能提出层次更高的论点。例如,要说明证人不作证问题的危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对以从“道德义务是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起笔;但比较之下,“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公平正义,进而促进社会和谐”这一立意显然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理论和道义的高度更高。两相权衡,自应把“证人不作证妨害司法公正,推动证人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