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44499
大小:43.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7
《思政实践课自我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思政实践课自我总结我在平常上课中也经常使用多媒体,学完《跨越时空,整合资源》后,才发现原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有这么四个成熟的模式,其中我觉得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下的学科教学整合模式,最为合理,它设计学习目标以学生学情为依据,并且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去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过程,形成一种高效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学生能动性得到发挥和展示的道德课堂。通过学习,我对运用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要从学科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三个框架问题的层层深入设计学习材料,并且结合学生情况和当地实际,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对学科核心问题
2、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高思维的水平发展。其次是注意教法革新,体现当代教育教学的特点,灵活结合常用的案例性教学、合作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反思性教学、面向作品的评价等等。最后是在整合过程中要做好几个结合,情境创设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活动形式要以活动效果为导向;网络资源与其它资源协调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师作用协调发展。我相信在不断地实践思考中,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一定会越来越科学,让学习过程更增加愉快体验、真实体验,一定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更具活力。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人。而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教
3、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的特点。新的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指出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实施课程改革,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环节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增设“活动课”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活动课”的内容包括正文、辅助文和活动设计方案,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以教材为基础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它需要借助教材,通过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最终达到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是教程和学程的统一,必须体现教法与学法的一致性。在创新教育大环境下,教材必须既能满足教师创造性地教的需要,更要适应学生求新探奇的特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活动课创新教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通过点拨思路,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自觉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教师角
5、色”重新定位,要由原来的“台前”退到现在的“幕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为学生创造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质疑的氛围,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二、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情景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积极地质疑、释疑,创造性地思维并解决问题。活动课要求教师大胆设计、精心组织,创设生动活泼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知识、内化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例如,可以采用讨论、演讲、辩论、
6、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形式上活动课,在活动课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并配制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推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情境教学,为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情境,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活动的兴趣大大增强,内心有了强烈的参与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活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觉地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和行动,把外界情感内化为自我情感
7、,把每一次学习都作为一次新的创作过程,并在这样的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体现自我的价值。三、利用社会实践,发挥学生创新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大课堂活动课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化中,内化情感,坚定信念,指导行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可见,教材对活动课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它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突出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加强
8、活动实践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如关注身边的环境,调查周边的环境对我们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