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

ID:45729531

大小:12.24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17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_第1页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_第2页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_第3页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_第4页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_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第五五章章地地质质构构造造喜马拉雅山脉大褶皱概述一、地质作用的结果1.建造—形成:矿物——岩石(矿石)——地体(岩体和矿体)从时间上阐述其发展过程——物质的形成。2.改造:岩石——地体——变形和变位,从空间上分析其组合特点。二、地质构造:地质体存在的空间形式、状态及相互关系,是地质作用所造成的岩石等变形和变位等现象。三、构造形式:主要有褶皱、断裂等。四、研究方法:1.地质历史分析法;2.力学分析法。五、研究意义:1.探究地壳运动的发生和演化;2.分析、预测、勘查矿产资源;3.解决矿业开发及各种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2、及测定倾角走向一、水平岩层1.水平岩层:基本保持水平状态的沉积岩层(倾角﹤50)。2.水平岩层特征:A.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B.老岩层在下,出露在地形低处;新岩层在上,分布在高处;C.岩层厚度是其顶、底面的标高差;D.岩层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二、倾斜岩层: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的岩层(50﹤倾角﹤850)。1.形成原因:A.原始沉积地形影响;B.地壳构造运动影响。三、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1.产状:岩层在空间上的产出状态。2.产状要素:描述岩层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走向、倾向和倾角。3.视产状:面状构造与

3、非正交平面相交迹线的产状。视倾斜线: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不直交的任一直线。视倾向: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位角。视倾角:视倾斜线和它的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真、假倾角之间的关系tanβ=tanα•cosω或tanβ=tanα•sinγα≧ββ:视倾角,ω: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的夹角,γ:走向与剖面方向(视倾向)之间的夹角四、岩层产状测定及表示方法1.野外地质罗盘直接测定2.表示方法:1)文字记录A.象限角法,如N250E。B.方位角法,如530。方位角记录产状为:850∠7002)地质图上符号表示法。380倾斜岩层;水平岩层;直立岩层,

4、箭头指新地层。五、岩层的厚度、出露宽度和深度1.岩层的厚度A.真厚度(h):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也就是横剖面)上顶底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岩层只有一个。B.视厚度(h’):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有无数个。C.铅直厚度(H):岩层顶底面之间的铅直距离。岩层产状不变时,其在任何方向的剖面上都相等。h=H·cosαH≧hh’=H·cosβH≧h’因为β﹤α,cosβ﹥cosα,所以h’﹥h。H≧h’≧h2.岩层的出露宽度(L):岩层在地表的出露宽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即地质图上表现的岩层宽度)。1)L

5、取决于地形(坡向和坡角β)、产状(倾向和倾角α)和厚度(h)。A.当地形和岩层产状不变时,L取决于h。厚者宽,薄者窄(A)。B.当地形和h不变时,L取决于α,α越小,L越大;α愈大,L愈小(B)C.岩层产状和h不变时,L决定于地形、坡度和坡向。地形愈缓,L愈宽;地形愈陡,L愈窄。在陡峭的山崖上,L为零,即为一条线,造成岩层在平面上“尖灭”的假象(C)。D.在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α﹥β的情况下,β愈大则L愈大(D)cDCD2)出露宽度(L)计算公式:L受岩层的真厚度(h)、地面坡度(β)、和岩层倾角(α)影响,有以下四种情况:A.当岩

6、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L=h·cosβ/sin(α+β)B.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当α﹥β时:L=h·cosβ/sin(α-β)C.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当α﹤β时:L=h·cosβ/sin(β-α)D.当地面水平时,即β=0时:L=h·/sinα注意:当同一岩层出露的地面起伏不平时,计算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3.深度:地面某一点到目的层的铅直距离。研究岩层和矿层深度,可以了解它们在地下的分布情况。第二节褶皱构造加拿大Rocky山脉的大褶皱一、褶皱构造1.概念:层状岩石,受力发生变形,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态

7、,但岩石的连续完整性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是塑性变形的结果。2.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褶皱产状、类型、形成方式及分布特点,揭示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规律。3.褶曲: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态中的一个,由其组合构成褶皱。4.褶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5.判别依据:核部和两翼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背斜:核部为老地层,两翼为新地层对称重复出现;向斜:核部为新地层,两翼为老地层对称重复出现。背斜向斜二、褶曲的要素:描述褶曲空间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1.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背斜核部是老地层,向斜新地层。2.翼部:褶曲中心两侧滑弧状部分。形态多样。3.转折端:褶曲从

8、一翼到另一翼的过渡部分。4.顶角:A.平直的两翼岩层所夹的角。B.圆弧形褶曲两翼岩层层面切线的交角。5.枢纽:同一褶曲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6.轴面:各相邻褶曲面的枢纽连成的面,是平分褶曲为两部分的一个假想面。7.轴线(轴):轴面与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