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26156
大小:128.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11-17
《我研修 我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研修我成长——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有效教学的10种操作策略1、创设环境策略2、增强记忆策略3、教学方式多样化4、提问策略5、指导时间最优化6、指导教学清晰化7、及时反馈和强化8、监督学生的进步9、关联策略10、课堂管理策略教
2、与学方式变革的基本特征教与学方式变革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练学跟进少教多学先学后教要想做到“先学后教”,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先学”什么时间学?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完如何呈现先学成果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先学后教”的原则施教。一、先学——学生什么时间学很多教师对“先学后教”耳熟能详,但学生该在什么时间学,不清晰※问题:1、“先学”就是回家学2、“先学”就是“预习”※问题的后果:将“先学”的内容前置到课前,占有了学生课余时间,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负担。◆“先学”的时间内涵:是在课堂上,具体在
3、实施每个教学任务(知识点)的前面。一次性自学◆先学的次数:称为“一次性自学”和“二次性自学”。◆一次性自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模块有几个,学生就应有几次“一次性自学”的机会,只是每个模块学生自学的时间长短不一。(回忆、讨论当时课堂:预习、模块、先学)◆预习是“一次性自学”,但不等于一次性自学“一次性自学”包括少许的“预习”,但“预习”后的课堂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次性自学”的时间,只不过是时间稍短些。(因为不是所有学生回家都能做到百分百地预习,为了公平、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在落实“先学后教”时,一定要在每个教学任务模块实施
4、前,通过“一次性自学”,让学生都能拥有亲身体验教学内容的过程)。二次性自学◆二次性自学:当学生按照教师的导学问题自学后,同教师进行互动汇报自学成果时,教师发现学生因为没有读懂文本或者对刚才自学的内容不清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一方面进行顺学而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再次进入到自学中,通过自学,自行获得知识。我们将这一类的自学称为“二次性自学”。自学比较◆“二次性自学”与“一次性自学”相比较:学生自学的内容更聚焦,时间更短暂,思路更清晰,方式更快捷。(回忆与讨论二次性自学)先学什么时间学?一次性自学没学明白怎么办?二、先学——学什么◆学
5、生先学学什么课堂上,学生先探索、先体验,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走在了教师“教”的前面。这对教师来说,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先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课堂教学“先学后教”中的“先学”不是学生自发的行为,也不是随意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更不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自由行为,它是在教学内容限定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自学、思考行为,是带有任务指向的自学行为。◆“先学”内容确定的依据◆学生“先学”内容的确定依据: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师的教不是另起炉灶的教,而是基于“先学”的内
6、容,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自学学不会的人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因此,“先学”不仅是“后教”的依据,而且还关涉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尤其是校本研修时进行预设、讨论。◆教师要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只不过是教与学的顺序较之传统的课堂顺序有所变化,即先学后教。先学内容的呈现要求◆先学内容的呈现要求:1、学生“先学”学什么的呈现形式——“导学问题”(不赞同导学案)(讨论:今天的导学问题)2、导学问题的表现形式:书面的、口头的但无论书面的、还是口头的,都要通过专业加工、处理后,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呈现在学生面
7、前,让学生对先学内容有清晰的指向、有探究的兴趣、有体验成功先学的快乐。◆因此每一课的导学问题的确立是课堂高效与否的保障。◆导学问题的设计要求:1、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确立导学问题。教师在明确本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后,一定不能孤零零地将这一内容抛出,要回想学生在这方面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导学问题,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2、导学问题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导学问题要涵盖本课的全部教学内容,要有这一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都迎刃而解的作用(多元教学任务的科目除外,如语文课中的教学任务有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此时的导学问题应该指向的是阅读
8、理解)。3、留有问题生成空间。导学问题要引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生成诸多子问题,形成问题串,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思考、去发展。4、要有思维含量。当今的课堂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又是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