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16204
大小:13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6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观点作者、出处“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益于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予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君主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2.西周时,周公死后,只有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及其嫡系子孙才有祭祀周公
2、的特权,伯禽的诸弟在他的率领之下,才能参加祭祀周公的祭典。这体现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历史文献经常记载着分封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须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也必须和当地的领袖们建立亲戚关系。这一做法( )A.加强了专制王权B.强化了等级秩序C.有利于民族交融D.巩固了宗法制度4.徐扬杰先生认为:“殷周王室、各诸侯国和各卿大夫邑,既是国家的一级行政机构,又是大大小小的家族;殷
3、王、周王、诸侯、卿大夫和各级贵族,既是各级政权的首领,又是各个家族的族长。”其意在说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A.实现了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B.体现了极其森严的社会等级C.具有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实现了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5.《剑桥中国史》载:“对帝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4、 D.郡国并行制6.通过一系列诏令和措施,革除靠资历出身而取官的陋习,下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举荐贤良方正立言极谏之士”。这样,在人才选拔制度上汉武帝推动了( )A.由高门政治向选贤政治的转变 B.地方人才选拔荐官体系的构建C.系统考核中央官吏标准的制定 D.对被举荐人考试方法的类别界定7.王符《潜夫论·考绩》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直言,以轻薄应敦厚……”材料反映出( )A.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5、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C.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D.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8.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各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后来,州刺史发展出远远超过原来规定的权力。到了东汉时期,刺史行使的民政、财政及军事的权力已相当强大。刺史权力的发展( )A.加强了专制皇权B.利于解决王国问题C.削弱了中央集权D.巩固了东汉的统治9.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官绅的墓志多数署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而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署名。出现这种变化表明( )A
6、.民族融合淡化了族群间的差异 B.唐代旧的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C.宗法制是维持家族郡望的关键 D.唐代由门第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10.政事堂在唐初设于门下省,为宰相议政之所,武周时迁于中书省,改为“中书门下”,成为朝廷最高权力机构,且中书令实际上成为大权独揽的宰相。据此可知( )A.唐中后期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宋朝的中书门下体制发端于唐C.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削弱 D.三省体制下相权反弹威胁皇权11.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
7、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统治范围 B.加强中央集权 C.密切经济交流 D.改革官吏制度12.关履权著在《两宋史论》中描述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由此可以推断:( )A.科举制在宋代地位至高无上 B.宋代的武将受到压抑C.宋代文人没有民族的安危感 D.统治者不重视对祖宗的祭祀13.以下摘自
8、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1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