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06783
大小:32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6
《2018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工程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案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重点)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难点)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的含义(1)理论基础: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2)技术手段: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3)操作过程: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4)最终目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
2、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3.突出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4.生态经济(1)原则:循环经济。(2)特点: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手段:生态工程。探讨:如何理解“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提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技术,就能够进行回收和循环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探讨: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区
3、别是什么?提示:(1)传统经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2)生态经济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1.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分析(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①模式内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模式。②弊端: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2)建立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
4、,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3)生态工程与传统农业的比较比较项目生态工程传统农业基本原理生态学、工程学工程学调节机制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人为调控与环境的关系协调破坏环境主要能源太阳能化学能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减少2.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1)生态经济的实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会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经济,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2)对生态工程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的学科知识有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经济学等。②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等。③面临的
5、任务是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④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⑤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生态农业常见类型(1)桑基鱼塘模式。人工建立的高产稳产的农业生态系统。做到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茧三丰收,如下图所示:(2)沼气农田立体养殖模式。该生态系统利用农作物发展养殖业,利用废弃物实现物质的循环,保证能量的多级利用,如下图所示:1.有关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叙述,
6、不正确的是( )A.传统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的过度开发、损坏、低效利用、造成巨大环境污染为代价的B.污染物的资源化是很难实现的,故污染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说法不正确C.生态工程是实现生态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D.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协同发展【解析】 通过技术的进步,污染物的资源化是可以实现的。【答案】 B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
7、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 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答案】 C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理论基础:物质循环。(2)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影响。(3)实例:“无废弃物农业”。2.物种多样性原理(1)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生产力。(3)实例①反面:辽宁西部章
8、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使得偶然滋生的松毛虫肆虐一时。②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3.协调与平衡原理(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2)意义: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整体性原理(1)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2)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3)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