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95591
大小:51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检测13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检测13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xx·吉林模拟)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
2、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2题,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少雨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荒漠化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带;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降水丰富,不可能有严重荒漠化,也不适合发展牧业。读“某地理事物因果联系图”,完成3~4题。3.下列因果关系与上图相符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粮食减产B.人口增长→城市膨胀→
3、工矿规模扩大→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C.人口增长→建设用地增加→植被破坏→土壤污染加剧→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粮食减产D.人口增长→开垦新耕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4.解决上题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 )A.增施有机肥 B.开矿后土地复垦C.退耕还林还草 D.小流域综合治理解析:3.D 4.C 第3题,读图即可知答案。第4题,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5~6题。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
4、作用C.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解析:5.B 6.A 第5题,由于“红色荒漠”出现在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结合其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判断其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产生的类似荒漠的景观。第6题,人类破坏植被,一方面破坏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使得土壤更容易被侵蚀,另一方面破坏了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使得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增强。(xx·昆明高三调研)鄱阳湖被称为“长江之肾”“鸟类天堂”。下图示意xx~xx年鄱阳湖枯水期水位时间统计情况。读图,回答7~9题。7
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位低于12米天数呈持续增加趋势B.水位低于12米天数最多的年份也是水位低于10米天数最多的年份C.丰水期总体呈现出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D.枯水期总体呈现出开始晚、结束早的趋势8.若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其作用主要是( )A、提高发电能力 B.增加灌溉水源C.改善航运条件 D.调节河湖水量9.近年来鄱阳湖地区持续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A.过量引水灌溉B.东南季风较强,雨带在该地停留时间短C.西南季风较弱,水汽供给不足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南方降水时间长解析:7.C 8.D 9.
6、B 第7题,由图可知,鄱阳湖水位低于12米的天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并非持续增加;水位低于12米天数最多的年份是xx年,而水位低于10米天数最多的年份是xx年;由图可知,该湖枯水期时间总体上越来越长,说明丰水期总体呈现出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短的趋势。第8题,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大闸,可以调节进、出湖泊的水量,从而人为地调节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和持续时间;鄱阳湖入长江口处水流平稳、不宜发电,也不需要通过建闸来改善航运条件、增加灌溉水源。第9题,鄱阳湖位于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湖泊水量的大小与我国东部的降水量大小密切相关,而我国东
7、部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当东南季风势力较强时,锋面雨带很快会被推到北方去,从而导致鄱阳湖地区降水较少,甚至持续干旱。10.下图为我国各种荒漠化类型比重图,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其对应地区正确的为( )A.风蚀荒漠化——东北平原B.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C.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D.冻融荒漠化——青藏高原解析:选D 在我国,风蚀荒漠化多见于西北地区;水蚀荒漠化多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和西南喀斯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区。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能量。
8、下面图甲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图乙为“净初级生产量随雨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11.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A.随气温升高而增加 B.随气温升高而减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