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93933
大小:21.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6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民生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民生问题摘要:民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更是新时期各项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想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思考民生问题的哲学依据。关键词:民生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与认识、矛盾论、科学发展观一、案例陈述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这个问题,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还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际上都贯穿着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 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
3、政党“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幸福民生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些举措,将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一、问题陈述讲过上面案例,引起一下几点思考第一,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
4、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全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所以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和紧迫。第二,看病难问题的存在。健康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多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发展,医疗系统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保障面窄、社会化程度较低、制度不健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迅速增长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社会保障基
5、金的支持,无论是社会养老保险,还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要正常运转,必须要有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二是农村、小城镇社会保障刚刚开始探索,大部分地区是空白。三是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宽。第四,社会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社会的稳定靠的是完善的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也面临诸多新课题,如对社会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理、环境污染、环境恶化等。而社会管理环节的脆弱或者漠视,导致了社会环境的恶化,
6、最终也影响着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民生问题的分析(一)从辩证唯物主义看民生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其哲学基础是群众史观,民生问题是一个涉及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最现实、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其深层次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最关注的是人的生活,并把人及其生活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人的“生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舞台,又是一切物质生产的最终目的。再次,历史唯物主义认
7、为,人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社会性。人的社会实践性即劳动。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劳动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本质的特点。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首先要撇开各种特定的社会形式来加以考察”,劳动是一个历史过程,那么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也将是一个历史过程。最后,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处理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生产关系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条件。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会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从而在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再
8、精神生活领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只有处理好社会各种生产关系,才会进一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完善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改善民生问题,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