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92136
大小:116.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刺史制度发展史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刺史制度发展史范文 【篇一:历史上的刺史制度】 汉武帝建立了独立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刺史制度的渊源可追溯到秦代的御史监郡制自惠帝以来的御史监郡制已经出现了监御史不奉法、多失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文帝不得不使丞相史出刺并督察监御史的行为但是丞相史出刺又带来了监察权力不集中监御史、丞相史职事重叠交叉、互相推诿的问题汉武帝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及吏不奉法乘公就私凌暴百姓行权相放治不平正处官不良细民不通下失其职” 关于刺史之职掌《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条下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
2、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从“六条”内容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有关这里的“二千石”是指郡国守相因而刺史的监察对象主要是郡国守相和地方豪强这表明武帝初置十三部州刺史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国守相的监察防止守相专权坐大 这一制度一直为后人所赞誉清顾炎武称“刺史六条乃百代不易之良法”隋朝的巡察六条制度唐朝的十道巡按制度就是西汉刺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不过根据《汉书》记载刺史职责还包括对诸侯王的监察如《汉书·隽不疑传》载隽不疑为青州刺史收捕欲谋叛乱的齐孝王孙刘泽…… 汉武
3、帝设立刺史实现了监察权和行政权相分离标志着汉代对官吏监察权的独立也基本上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但是随着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分离掌握监察大权的监察官权力越来越大监察制度设立的目的是监督百官尤其是地方郡守的贪腐和不法行为如何保证监察官吏自身廉洁真正做到依法监察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秦汉时期在监察制度设计上既让监察权与行政权逐渐分离扩大监察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化对行政官吏的权力制约又运用行政手段制约监察权力的膨胀以保证监察权力被制约在一定范围以及监察官吏的清正廉洁形成了一种双向制衡机制 汉代在御史这一主要监察系统之外又让行政最高长官丞相担一定
4、监察职责使两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虽然朝中文武百官和地方郡守县令都处于不同监察官吏的严密监督之下但反过来秦汉时期所有官吏也有权对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吏进行举奏弹劾 御史大夫张汤位高权重其本身就是汉武帝的心腹和耳目监察百官但张汤本人也被丞相严青翟和长史朱买臣弹劾被迫自杀汉元帝时掌管监察大权的御史中丞陈咸因与罪人朱云交往被丞相举奏 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郡守权力很大汉武帝为了防止刺史滥用职权干扰地方政务规定刺史只能以“六条”监察如果依法行事则会受到褒奖如朔方刺史翟方进“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如果刺
5、史追求“六条”以外的监察权力则不予许可并要受罚豫州刺史鲍宣“举措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被丞相司直弹劾免职鲍宣免职的根本原因就是越权 监察官职责虽然督察百官但必须听命于皇帝实际上也与其他行政官吏一样处于皇帝的监督之下在监察系统内部秦汉时期要求监察官吏之间相互监督尤其是御史中丞负有对本系统属吏督察之责如严延年是侍御史仅仅因为没有阻止受到弹劾的大司农入宫作为侍御史的严延年就受到御史中丞的斥责秦汉时期监察制度设计上的这种相互制约机制既是保证行政官僚廉洁奉公、勤政廉政的需要又有效防止了监察权力失控避免监察权力滥用 【篇二
6、:刺史制度】 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刺史由朝廷派遣秩仅600石属于低级官员但是职权很重有权监察2000石的郡守和王国相还有地方的强宗豪右稍后甚至可督查诸侯王刺史受御史大夫所述的御史中丞直接领导在人事上是独立的在地方查明官吏的不法事实后自己不能擅自处理只能上报御史中丞请求上级处理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西汉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惠、文、景帝到汉武帝时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控制了地方政权;又接受了董仲
7、舒的建议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两汉时采取中外朝制度和设立尚书台实行刺史制度和上计制从而完善了这一制度到东汉初这一制度进一步加强并定型西汉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由于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威胁了皇权景帝采取削藩政策还用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进一步削在王侯权势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虽一直保留封国但国象对王国权势限制很严王国封地也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实际成了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封建贵族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
8、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了 【篇三: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一、基础知识目标 刺史制度;郡县制和封国制;推恩令;察举;编户齐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