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

ID:45682916

大小:462.3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6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_第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_第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_第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_第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讲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1.政治上: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经济上: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发展的新模式。3.科技文化上: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定了20世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阶段一 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1917~1945年)1.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俄国无产阶级走向成熟;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内部的社会矛盾。(2)进程①“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②《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3、的任务。③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④彼得格勒起义:1917年11月,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⑤建立政权: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①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②国外:帝国主义

4、国家进行武装干涉。(2)措施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实行工业国有化。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④产品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①在战时特殊环境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3.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2)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将工

5、业大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产品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3)特点: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评价①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4.“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并受资本主

6、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容①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公有制。③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经济。(3)评价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考法1 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典例1](2014·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

7、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考题点评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特点。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的建设方式的特点。解析 据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有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的信息,可知与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家来经营本国企业的做法相似,故选D项。从题干“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也不是依赖外资去建设重工业,排除A、C项;题干材料“按照国家计划”可知没有突破计划经

8、济指令的制约,B项不符合史实。答案 D[典例2](2015·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考题点评本题从20世纪30年代农业发展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