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72411
大小:252.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6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题十二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十二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连年发生自然灾害。2.过程(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3)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4)军事全盛:①北伐: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但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军创造了有利条件。②西征:西征军打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5)天京变乱:1856年发生,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后期斗争:重建领导核心,重建纲领,组
2、织军事防御战。(7)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纲领主要内容评价《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资政新篇》(1859年)(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开设新式学堂等(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
3、环境,未能真正推行4.失败原因(1)主观原因: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和洋人组织的常胜军(洋枪队)围攻下,溃败而亡。5.评价(1)作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者。(2)教训: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辩]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被激化的结果,所以说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激化。[拓]天京变乱的必然性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
4、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资本主义成为发展潮流的时代,太平天国缺乏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内乱是必然的。[辩]《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玕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地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制定的,它不是农民阶级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更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二、辛亥革命1.条件(1)经济:“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3)思想: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5、(4)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党。2.酝酿(1)起义推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2)广泛宣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3)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3.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党人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后占领武汉三镇。4.高潮(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目的:巩固共
6、和政体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②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③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④局限性: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人设法,损害了法律的庄严性,打上了“人治”的烙印。5.结局(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
7、议院提出辞职。(3)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6.历史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经济: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社会习俗: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和观念的更新。[补] 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主
8、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由于清政府掌握全国能力削弱,执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