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单元质检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9四川仁寿一中南校区高三第一次调研)读经纬网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两区域( )A.面积大小相同B.东西方向长度相同C.南北方向长度相同D.比例尺大小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两地距离小于20000千米B.丙的自转速度大于丁C.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东南D.由乙到丁最短航向为东北答案1.C 2.A解析第1题,该经纬网图南北方向纬度间距均等,纬度差相同,实际距离相同,故①②两区域南北方向长度相同,C项对。东西方向纬
2、度越高,实际距离越短,所以实际面积①大于②,比例尺①小于②。故A、B、D三项错误。第2题,甲、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最短距离为跨大圆120°的劣弧弧长,按111千米/1°计算,两地距离约13320千米,A项正确;丙经纬度为(0°,135°W),自转线速度比丁大,但角速度一样,B项错;由甲到丙最短航向为先向正北,再向正南,故C项错;由乙到丁最短路线为大圆劣弧段,应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项错。(2018河北定州中学下学期开学考)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会晤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完成
3、3~4题。3.“金砖五国”首都的相对位置是( )A.①在②的东北方向B.③在④的西北方向C.②在⑤的东南方向D.②在③的西南方向4.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的是( )A.俄罗斯B.巴西C.南非D.中国答案3.A 4.C解析第3题,西经度数向西增加,东经度数向东增加;北纬度数向北增加,南纬度数向南增加。故据图可知,①在②的东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北方向,②在⑤的西北方向,②在③的西南方向。第4题,根据各国实际面积可知,南非的面积最小,而图示五幅图图幅相差不大,故南非地图的比例尺最大。(2018湖南浏阳二中、五中、六中三校期中联考)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甲城镇设计了
4、一条健身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5~6题。5.M处的地形名称及其适合的运动项目是( )A.瀑布 低空跳伞B.长城 攀岩C.陡坡 低空跳伞D.陡崖 攀岩6.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否与N点通视?( )A.两个亭都不能B.两个亭都能C.A亭能,B亭不能D.A亭不能,B亭能答案5.D 6.A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M处的等高线相交,地形名称是陡崖,适合的运动项目是攀岩,C项错、D项对。M处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不会形成瀑布,A项错。长城不是地形,B项错。第6题,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形态,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与N点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与N点通视,
5、A项对。(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12月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7~8题。7.上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A.堰塞湖B.断块山C.火山口D.鞍部8.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则水深最大可能是( )A.25米 B.50米C.85米D.155米答案7.C 8.C解析第7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最可能是火山口,C项对。堰塞湖是河道堵塞形成,不会出现在山顶,A项错。断块山由断层活动形成,图示没有断层分布,B项错。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D项错。第8题,如果图中甲处积水成湖,根据
6、等高线数值可知,甲周围等高线最大值是500米,甲处海拔为400~450米,高差范围是50~100米,则水深最大可能是85米,C项对。(2018山东德州上学期期中)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单位:m),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m)。据此完成9~10题。9.乙地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A.29米B.59米C.61米D.79米10.图示区域内,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合理的区位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9.B 10.A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分析,乙地黄土表面高度为840~860米,底面高度为800~8
7、20米。根据高差计算,最大厚度不超过60米,最小厚度大于20米,故选B项。第10题,在山区建设新农村,要考虑沟谷、陡坡等因素的影响。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密度分析,丙处位于山谷底部,乙、丁处等高线密集,位于谷内的陡坡上,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不适合新农村建设,B、C、D三项错。甲地位于山脊,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小,是新农村建设的合适地点,选A项。(2018福建莆田六中10月月考)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m,AB段为河流。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由南向北再向东流B.由东向南流C.由东向西再向南流D.由南
8、向东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