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6346
大小:6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I)24.如果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经济的形成B.权力结构的变革C.思想专制的加强D.宗法观念的破坏25.谈到秦汉、隋唐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唐袭隋规”作论。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汉承秦制”的是()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2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
2、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分散相权加强了君权B.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C.促使行政决策民主化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28.清朝的密折制度规定,皇帝特许的官员可以将相关政务、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情况“密折奏事”,由专人送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这一制度的推行()A
3、.确保了官员呈递奏折的权利B.利于皇帝严密掌控行政体系C.消除了臣下与君主间的隔阂D.建立起近代文秘制度的雏形29.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3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
4、.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31.明代王阳明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提出了“天理即是良知”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阳明更()A.注重道德培养B.强调主体意识C.认同先秦儒学D.追求民主自由32.孟子虽然称颂汤武革命,并对桀纣的暴政大力批判,但他只是停留在对君主个体的批判,而黄宗羲则并不仅仅批判某个君主,他对尧、舜、禹三代以下的所有君主都提出了质疑,认为整个三代以下都是有乱无
5、治的。据此可知,黄宗羲()A.其思想超出传统儒学范畴B.推崇西方民主政治C.深化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主张废除君主制度33.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
6、化3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它()A.得到了西方列强的一致认可B.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的步伐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华特权D.使美国侵华权益居列强之首35.有学者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成为社会共识B.仅凭暴力不能使革命胜利C.对袁妥协是革命党人正确选择D.妥协是当时环境条件下的务实选择二、非选择题40.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
7、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28分)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熹《朱予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日吏房,二日枢机房,三日兵房,四日户房,五日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
8、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